從寓言學管理/部屬績效落後…怎麼救?

办公室示意图。报系资料照

话说,驴伕赶着驴子上路,刚走一会儿,就离开了平坦的大道,沿着陡峭的山路走去。当驴子将要滑下悬崖时,驴伕一把抓住他的尾巴,想要把他拉上来。可驴子拚命挣扎,驴伕只好放开它,并说道:「让你得胜吧,但那是个悲惨的胜利。」

身为主管的你,发觉部属的绩效濒临红线悬崖,在及格边缘摇摇欲坠时,你会如何处理呢?相信多数主管都会想要伸手拉部属一把,就如同驴伕想拯救即将滑下悬崖的驴子一样。

于公,主管得为团队的绩效负100%的责任,若辖下部属有人的绩效不彰,等同团队绩效在某一个区块,将少一块拼图,无法全然展现成效,所以,需要伸手拉对方一把。

于私,主管与部属之间,总有一定的情谊,若其绩效跌落及格线,后续就得进行绩效改善计划PIP(Performance Improvement Program)、或甚至进入资遣对谈。总不想让双方关系,落入这般难堪情境。因此,在此之前,设法拉上一把。

然而,每个人跌落绩效红线悬崖的原因不同,得了解背后的主因,才知晓如何有效地拉部属脱离陡峭的崖边。

第一种情境,是「不能」。也就是部属面对所交付的任务,欠缺某种或数种完成任务所需的关键能力,方致绩效产出无法符合原本的预期。

基于能力不到位的因素,建议协助部属制定个人发展计划(Individual development plan,IDP)。设定培养所需能力的学习内容、发展方式,以及评估学习成效的时间及评鉴标准,并展开培育行动。

在部属培训过程中,为确保任务不致延宕,投入额外资源或人力,协助原承接任务,仍能如期、如质完成,则是主管须费心的额外安排。

第二种情境,是「不愿」。也就是部属对任务的动能偏低,意愿不足的背后原因,可能是对所从事职务觉得无趣或与个人职涯志向不符。

基于兴趣或志向断链的因素,建议主管须先确认部属的偏好与职涯规划,再说明任务对于未来职涯的助益,设法建立连结。

当然,若目前职务与部属的职涯期望实在差距过大,视内部轮调机制,给予职务转换机会,则是主管可考量的留才措施。

第三种情境,同样是「不愿」。但不愿的主因,不是针对职务或任务,而是对于「绩效」本身,没有太强烈的企图心。意愿不足的主因,可能是家庭经济优渥,或是自身佛系价值观,对名利不忮不求。

基于价值观以致动能低落的因素,建议领导者可从价值观着手。多深入了解部属所在意的价值观,将排序较高的项目,与绩效建立连结。

例如,在意「家人」者,引导考量高绩效对家人的助益;在意「利他」者,则提醒高绩效背后的高影响力,可让更多人受益。

所谓自助人助,主管有心助部属一臂之力,部属自身也得力求振作才行。若领导者伸出援手,但须救援者却仿如一滩烂泥般,一点自救意愿与努力意图都没有。甚至,如同寓言故事中的驴子,还把想救牠的驴伕踢得满身伤,搞得主人身心俱疲。

由于领导者的时间宝贵,除了拯救落难的驴子外,还有其他的团队成员,也需要关注与指导。面对此类「烂泥扶不上墙」的部属,不应也不该长久扶持,最终恐也得学习驴伕,放手,并给予衷心的祝福。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