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运河到银河,老城“新”光闪耀
老城区办新事,哪里都难。老城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难上加难。
无锡市梁溪区,历史能追溯到公元前1000多年。京杭大运河穿过城中心,连通鱼米之乡无锡与首都北京。
古老梁溪区实践新质生产力,走出了一条“临难不避”的新路:顶层设计为“体”,制度创新为“相”,招商策略为“用”,新质生产力和新质生产关系互相促进,提供了一些“难能可贵”的实践经验。
从历史上看,梁溪很古老。梁溪区位于无锡市中心,总面积约72.1平方公里,因无锡城西梁溪河而得名。“梁溪”旧为无锡别称,最早文字记载距今已3000多年。
从行政区划上看,梁溪又很年轻。2016年2月,崇安区、南长区、北塘区撤销,合并为中心城区梁溪区。
2023年,梁溪区地区生产总值1624亿元,增长6.3%。
和很多历史悠久的城区一样,梁溪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86.8%,而第二产业增加值只占13.2%。提高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力争2025年达到15-20%,成为梁溪区的主要目标。
加快制造业发展,需要发挥新质生产力的拉动作用。2023年,梁溪区加快都市工业载体建设,突出先进制造业的引入,全年工业投入增长136.2%,增幅全市第一。
以新质生产力为抓手,梁溪区有以下三点“顶层设计”思路。
首先,超前布局数字基础设施,发挥数据生产要素的优势和潜力。数字重塑世界,传输、算力、存储等技术承载的“算法加数据”,正是新质生产力的底层基石。
梁溪科技城里,华为数据中心已经投入运营。其全名叫无锡人工智能协同创新基地,一期建设规模100P算力,二期计划扩容至400P,目标是建成国家级人工智能公共基础服务平台。P为算力的量化单位,1P约等于每秒1000万亿次计算速度。
据无锡梁溪科技城管理局副局长蔡佶靓介绍,围绕人工智能协同创新基地,计划建设“两个中心”,分别是无锡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和无锡昇腾人工智能生态创新中心;打造四大生态平台——公共算力服务平台、应用创新孵化平台、产业聚合发展平台、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平台。
由此,梁溪区得以构建人工智能核心生态圈,精准导入人工智能产业链中成长性好、附加值大的项目:吸引了极视角、软通智慧等人工智能领军企业;全球第三大仓储机器人企业、无人驾驶企业九识智能等链主企业。
其次,开新局,瞄准空天产业、低空经济新赛道,拓圈强链。
东方空间产业园,是梁溪近年来首个开工的50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
其面向可回收火箭动力技术,发展“原力-85”火箭发动机的研发、生产和试验等核心业务,建成后将达到年产300台液体火箭发动机能力,支持每年30枚“引力二号”火箭飞行。
同时,项目以空天产业科创研发为导向,建成后将在火箭制造、地面设备、卫星通信、航空装备、太空探索、测试平台等环节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建设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
低空经济方面,全球首家上市的城市空中交通企业亿航智能,低空经济产业基地及运营总部项目已落户梁溪科技城。梁溪依托空天产业的先发优势,加速低空经济的“落地”。
第三,改旧业,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中国是全球纺织第一大国。然而,市场上仅有2万台设备配备物联网功能,占总体纺纱行业规模的4%,纺纱工业大数据的应用薄弱。
江苏格罗瑞节能科技有限公司为企业用户提供面向纺织11个工序环节、包括整经机张力控制等55个行业机理模型,提供数据聚类算法Log Cluster等21个数据分析算法,同时开发了70个工业APP——生产过程中15个环节都可以用到。
梁溪产发集团携手百度,在无锡打造了百度在全国首个私有化区域部署的大模型创新中心——百度智能云文心千帆大模型(无锡)创新中心。该中心与格罗瑞合作,成功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纺织业,通过在工业相机采集纺纱设备工作数据辅以视觉大模型,实现纱锭工作状态的智能判别。这不仅极大减少了人工操作,还显著提升了质检精度和生产效率。
依托人工智能、工业智能技术等资源,梁溪区的“改旧业”计划,采用先进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全流程工具链,为工业企业带来精准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推动长三角智能制造全面升级。
围绕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梁溪区在规划和服务两方面“下功夫”。
首先,确定发展战略,找对赛道。
找赛道的本质,是解决两个问题:老城区,为什么更新?老城区,怎么更新?
老城区更新,在中国乃至全球,都有普遍性的意义。老城区的典型特征就是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发展空心化、存量空间不足、土地资源稀缺;生活和生态水平较好,生产水平不足。顶多做到宜居、宜游、宜创,宜业、宜商就很难。
没有宜业、宜商的环境,就没有企业,没有GDP的增加和一般公共预算的增加,从而导致老问题无法解决,区域环境破败,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很难增加。缺乏第一、第二产业的支撑,第三产业也做不大。
无锡梁溪区委常委、副区长丁达伟对南风窗坦言,“就是怕老城沉沦下去”。只要GDP增加1000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加50至60亿,刚性支出才能得到保障,“经济好,民生才能好”。
老城必须更新,就得找赛道,第二产业中,制造业对经济的拉动效果、对劳动力的吸纳效果最佳。因此,瞄准制造业,是每个城市乃至每个城区的必由之路。
怎么更新,是找“对”赛道。制造业的细分领域,成千上万。就像新质生产力,包含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等多个产业。
梁溪区选择“因地制宜”。
空天经济,不是凭空“飞”来的。
扬名街道,过去有乡镇工业的底子,后来发展成经济强镇,下辖有亿元村。2009年,这里诞生了无锡扬名传感信息园,成为无锡国家传感信息中心“一体两翼”中的重要“一翼”。
传感园聚集了一批物联网企业,精密模具制造及自动化设备设计生产企业,“工业强镇”已有“智慧基因”。因此,它们能给东方空间里的火箭企业直接“开模”,支撑空天产业的制造环节,推动产业链条上的本土化协作。
由于底子好,培育力度大,梁溪区的空天经济已经“先飞一步”——围绕空天产业生态圈建设,打造空天产业园,以“生态圈+产业链+链主”发展模式,着力构建商业火箭、卫星制造应用、空间信息应用三大百亿级产业生态圈。
同时,梁溪区计划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成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持续放大空天产业的乘数效应。
“梁溪区正在努力践行‘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探索,实现中心城区的求‘新’提‘质’”,无锡市梁溪区委书记、无锡梁溪科技城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朱刚表示。
其次,做好服务。
丁达伟在接受采访时表述了梁溪的“服务经验”,“规划牵头、政策扶持”。
除了找对赛道、定下发展目标,发展的路径、协调的对象、具体的工作安排,都是政府规划的一部分。2023年,梁溪出台《关于促进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注重大院大所项目招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速培育创新型企业。
政策就更加细致,分别有“金融九条”“人才九条”“科创九条”“空天九条”等“九条”系列颁布。
据梁溪区委组织部副部长王伟介绍,“人才九条”,核心就是“产业到哪里,人才服务就跟进到哪里”。像梁溪首创的“人才权益”,高达200多项,从求医问诊,到入学升学,再到借贷值机,全都有详细的划分——总有一项令人才“宾至如归”。
拆墙建花径,只是梁溪空天产业园区建设的小细节,背后却有“无界融合”的服务思路:既不要封闭式的围墙,也不要低端的灌木丛,政府坚持从环境友好、低碳、开放、共享的角度,予以修葺、装饰,提升新质生产力人才的体验和感受,打造配套优良、“以情动人”的科技社区。
“空天九条”则侧重鼓励“本土化协作”。为的是让在地的头部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深度融合,互相支持,交叉发展。其中包括上下游市场采购、传统企业提升、降本增效等多条细则。
梁溪区实践“新质生产力”的经验,可以说突出反映了新形势下的中国特色地方经济增长模式的“演进”。
市场化改革和“入世”之后,地方的经济竞争日益激烈,政府和市场呈现出如下特征:地方政府具有双重身份和属性。一方面,地方政府是辖区内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市场秩序的监管者;一方面,它也承担发展地方经济、招商引资的职责,与辖区内企业一起围绕产业政策密切合作,共同面对、参与外部市场竞争。
这种特征,有助于同时克服经济学意义上的“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地方竞争、要素市场竞争和信息竞争都得到充分的激励。政府和市场的互相塑造,是中国经济改革的一大贡献,开出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当下,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到一个新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新的格局下,怎么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地开放,更高质量地发展,给中国特色地方经济增长模式提出了新挑战。
新质生产力,是中央政府应对这一新格局的大战略。
地方政府要实践新质生产力来应对新挑战,一是闯,二是创。
闯,是因为过去可以学习,可以模仿。现在必须自我更新,开拓新路。
之前地方政府普遍学日本、韩国的企业管理,学新加坡的投资模式,它们经济更发达、产业更强大、企业更高效;如今中国的制造业已经比较先进,像出口“新三样”,也走在世界前沿。这个时候,没法再去模仿,也已经没有类似的产业、战略可以拿过来照搬。
地方政府必须因地制宜、看菜下饭,自己“闯出个未来”。蔡佶靓说,梁溪科技城现在是“创链”——从无到有,自己打造一条新产业链出来,其实就是这个意思。
创,核心是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其中既包含行政理念的创新,也有治理模式的创新。
管理制度创新,两个城市比较突出。一是深圳前海,前海管理局首创“企业化政府”,它有一定的行政管理权限及社会公共服务职能,通过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从而提高效率,增加管理透明度,节约成本。一是重庆,“八大投”作为投融资集团,极大拉动城市投融资规模,有效改善民生。
这两个制度,无锡都有,也都在新形势下做了创新改革。肩负“世界看无锡的窗口”重大使命的梁溪科技城借鉴了“前海模式”,虽然不具备前海特殊的金融条件,但在协调机制、操作层面手段更加灵活,积极探索梁溪科技城管理局和科技城发展集团一体化运营,探索“功能区+街道+国企+委托管理平台”的创新路径。
梁溪区有“四大投”,即无锡市梁溪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无锡市梁溪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无锡市梁溪文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无锡市梁溪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跟重庆“八大投”只做投融资相比,梁溪“四大投”,一方面自身转化成实体产业,一方面参与到其他企业的运营中去,或转化成混合所有制。
据丁达伟介绍,梁溪产业发展集团,主业就是做有投入产出的实业,把任务、包袱转化为资源。他将其总结为三化——“市场化、专业化、企业化”。
可以看到,在梁溪区,以产业发展集团为代表的四大国企,在横向上,负责梳拢、管理和运营区域内战略导向相关的重点企业,起到“通盘”作用;在纵向上,上级问责的力度很大,要保证资金良性循环。同时,这一制度设计非常考验负责人的能力、素养和担当。
如今,围绕经济发展的地方竞争依然激烈,来自中央的考核目标依然严格,纵横条块的互动下,地方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依然呈现出“渐进改革”“动态调整”的特征。
激活地方政府的动力,从而在“新质生产力”的实践里百花齐放,是中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课题。无锡在老城区梁溪区所做的“闯”与“创”,正是题中之义。
南风窗长三角研究院 出品
作者 |荣智慧
编辑 | 陈 莹
统筹 | 查一鸣
排版 | 静 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