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西《行旅》 献给天上的儿子

崔西与女儿及已故儿子联展。(邓博仁摄)

崔西将拜访日本私人美术馆的所见所闻集结出版成《行旅》一书,献给天上的儿子。(邓博仁摄)

崔西儿子的故事曾登上中国时报头版,她至今仍保留着报纸版面。(邓博仁摄)

《行旅》这本摄影书的产生,是作者崔西对艺术爱好的实践,也是身边许多年轻世代带给她的启发与勇气。

崔西的儿子俊玮罹患罕见疾病裘馨氏肌肉萎缩症,六岁病发后以轮椅代步,热爱生命的他曾荣获总统教育奖及周大观文教基金会全球热爱生命奖章。「日本美术馆巡礼计划」的启动,源自俊玮于2019年离世后,身为母亲的她有着一颗无处安顿的心,在好友们的鼓励下,展开一个人的旅行,重新调适心情,重整生活的脚步,修复自己,也期盼可以重新找到生活的重心与方向。

热爱艺术的崔西,最吸引她的景点是美术馆。她发现离台湾最近的日本私人美术馆的量体十分可观,因为这股吸引力,崔西开始有规画拜访日本各大私人美术馆的想法。

2020年初Covid-19疫情升温让许多人的计划都按下了暂停键,崔西在近两年的时间,将手边的艺术画册和相关图书翻阅了一遍。《摄影的精神》和《艺术的慰藉》这两本书,启动了她想要好好拍照的念头。

其中《摄影的精神》作者杰瑞.贝杰(Gerry Badger),本身是知名的艺术评论者与摄影史学家,他引用包浩斯学院大师摩荷里.纳基(Moholy-Nagy)近一百年前的名言:「未来的文盲,就是不懂摄影的人。」这句话乍看让人惊吓,原来摄影这个媒材是可以充满更多样的想像力。而《艺术的慰藉》作者艾伦.狄波顿 (Alain de Botton)鼓励人们将艺术视为一种疗愈的方式,「让艺术为人生中许多的问题提出强而有力的解答,甚至是解决方法」。

2022年底疫情暂歇,崔西决定在探寻艺术的同时,自己也要进行一场关于观看的创作形式,拿起跟表弟借的FM2相机,装上黑白底片,配上手机,展开一个人的艺术疗愈之旅。

收敛性的特质,深深吸引着崔西,她在不热悉技术的状况下,静心的观赏,慢慢地拍照。「当代摄影艺术给素人一个绝佳的创作机会,可以无拘束的学习和表现自己的观看方式,尤其在参观美术馆的过程中,心中涌现的惊喜与感悟……」因为身边没有旅伴可以诉说,崔西将所有的情绪都纳入拍摄的画面中,将探寻、叙事与抒情等,构成照片的内容与方式。美术馆周遭的树、装置、建筑,都成为崔西用相机和眼前对话的对象。

以日本「植田正治美术馆」为例,这是著名建筑师高松伸所设计,他将建筑物以抽象与具象交叉呈现融入,回归植田正治(Shoji Ueda)创作时的精神表现。崔西在植田正治美术馆的二楼看到一面美丽且超现实的窗景,玻璃远方可看见一面大山,室内静置了水,从水面上可看到反射出远方的「大山倒影」,加上玻璃上一顶帽子与背景的大山相呼应,当下体验到植田正治一生的摄影特色。

「许多私人美术馆就是个艺术品,从建筑设计与庭园规画到与社区经营的连结,都是经过价值选择和深思熟虑的规画,深深体会到日本自大正时期就将观光视为国家重要产业来发展,在文化行销规画的经验非常丰富完整,所以日本私人美术馆的设置,也同样是实体观光上重要的一环。」在出版后崔西回忆整个旅行过程,做出回想。

崔西写这本书除了独自一人的旅行探索外,很大的支柱就是她的儿子与女儿。她将这本集结亲情、友情和勇气的书,献给天上的儿子,「妈妈依然延续着他对这个世界的热爱」。她也特别感谢女儿雅资,在工作繁忙之中为焦虑的妈妈编辑此书,即时展现孝心,也带给妈妈重新出发的勇气。

书籍出版后她完成一个很大的心愿,与儿子及女儿一起联展,展出儿子生前的画作及来自多方的祝福卡片,并将他所有的病历与居家照顾的生理纪录与医疗器材也化为装置艺术,宣告生命勇者永恒的归处;另外,也展示女儿的手作刺绣与手绘麦克笔纸张作品,呈现北漂孩子对工作与生活的感触。

崔西希望能将喜爱的事物透过行动传递下去,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也让更多人生精彩故事持续发酵,感染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