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稻埕女医首创妇产科医院 福生堂指定为古迹

大稻埕首家女医创立妇产科医院,福生堂指定为古迹。(北市文化局提供/杨亚璇台北传真)

医师陈却创立妇产科医院,医院入口仍保有看诊时间。(北市文化局提供/杨亚璇台北传真)

台北市文化局针对大稻埕福生堂医院进行文化资产价值审议,医院由台湾女性妇产科医师陈却于1941年创办,为当时大稻埕唯一女医师的妇产科医院,见证台湾从产婆到医院的过程,医院里有不少中日文医学书籍及医疗器具,且保存相当完整;出席委员过半数同意,指定为直辖市定古迹。

陈却的父亲陈福生在大稻埕经营「福记商行」,家境富裕,从事皮革进出口为主。陈却于1916年出生,从东京女子医学大学留学回来,当时还没结婚的她就开业,可说是台湾职业妇女的先行者。

受委托建筑师吕大吉认为,当时大稻埕有许多日本人开医院,但福生堂是唯一一家有女医生的医院,许多知名人物在此出生。例如,1949年出生的古迹专家李干朗、李春生后代李福然先生,福生堂也曾因为接生三胞胎登上报纸版面,福生堂是历史转折点,见证台湾从产婆到医院的过程。

陈却在1943年才与外科医师谢伯津结婚,谢家为医生家族。协和妇女医院医师陈钰萍认为,女医生很少被提及,大家只提夫家谢家外科历史,但日治时期新式产婆观念,到医师接手妇人生产,再到医疗院所生产,无论是性别上或医学上有很大的意义。

福生堂一楼是诊疗室、二楼有手术房、三楼有婴儿房及恢复室。吕大吉强调,使用的是当时的昂贵建材,门窗玻璃都非常精致漂亮,最重要是医院格局都没有变动,从1941年到现在,除了加装天花板,柱子贴了玻璃马赛克以外,格局可说是被封存30年。

吕大吉强调,他们从废弃的垃圾堆中进行整理,就连陈却过去在东京女子大学的毕业纪念册也有留存,几乎展现了陈却的生命史,医院里有不少中日文医学书籍及医疗器具,且保存相当完整,可供日后展示使用;该空间已闲置许久,未来除了作为展示以外,预计将部分空间改为共享办公室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