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女性困境窗口,“引爆”西语影坛!《摇篮曲》欢喜首映独播中

今日,欢喜首映独播上线惊艳西班牙影坛的家庭佳作《摇篮曲》。

这部由女性导演阿劳达·鲁伊斯·德·阿苏阿自编自导的处女作讲述了一位新手母亲“成长”的历程。

尽管来自热情如火的西班牙,这部电影在细腻与写实上丝毫不输亚洲的家庭片,其呈现的两代女性挣扎于家庭之中的困境,在展映后让许多中国观众共情。

新手母亲阿玛雅,本以为生子后是温馨幸福的一幕幕,可新生儿所带来的麻烦,却远远胜过为人母的喜悦:丈夫不积极育儿,随着一通电话,就马不停蹄地回去工作。被留在原地的阿玛雅暂停事业抚养女儿,只因她身为人母,无处可退。

她放弃了打扮,蓬头垢面、没日没夜地照顾新生命。

她以为自己可以平衡事业和家庭,但孩子夜里发起高烧,她无法远离孩子半步。

不小心把孩子摔了的她,自责、心痛又愧疚。

她发现自己也会和别的妈妈一样,打听周围的托儿所,“不讲理”地把别的小孩的玩具抢过来……

当她无法承受育儿之痛时,是亲生父母把她从深渊中救出。

她搬进了父母家,在那个家里,已经是“母亲”的她又做回了那个无忧无虑的“女儿”。

可在那个家中,阿玛雅意识到:一直都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新手妈妈:

生产之痛只是第一重磨砺

阿劳达·鲁伊斯·德·阿苏阿虽然在西语电影界尚是一个年轻的名字,但她的电影履历却并不短。2005年,她毕业于西班牙久负盛名的马德里电影学院,毕业作品获得30多个奖项,而后她转向广告和短片领域。

《摇篮曲》是阿劳达·鲁伊斯·德·阿苏阿的首部长片。在这部作品上映时,这位导演已过人生的而立之年。《摇篮曲》的出现,源于导演对女性困境的所感所悟,也源于市面上同类影片的缺乏。

在生育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后,阿劳达·鲁伊斯·德·阿苏阿发现了围绕在新手母亲身边的身份变动问题和她们遇到的一系列困惑。

在这个历程中,女儿会重新踏上自己的母亲曾走过的路,理解母亲曾经的选择。

女主角阿玛雅的母亲,在女儿眼中是一个严厉、不通人情、不讲理,只知道埋头于灶台间的女人。

而家中的父亲,就显得很有“人情味”。

他会公道地调解家庭矛盾,有着自己的体面爱好,保守着与女儿之间的小秘密。

但渐渐,阿玛雅发现了很多她还是小女孩的时候没有发现的家庭秘密。

母亲在婚姻中多次被逼到退无可退,因为女儿才忍下来,忍了多年,她也没能真正出走。

因为寂寞又痛苦,她曾发生过婚外情。

而母亲口中的父亲形象,与阿玛雅认识的父亲并不一样。

作为在旁的观众,则看的更为清楚。阿玛雅回到父母家之后,之所以育儿变得轻松,因为家中的琐事和家务,全都以代际转移的方式,落在了阿玛雅的妈妈身上。

当女儿被生下时,她们所面对的母亲理所当然就是母亲,她们很少想到,母亲原本也是一个和她们一样的人。

和最近大火的女性题材《出走的决心》相似,《摇篮曲》也刻画了两组家庭的对照。

和“坐等吃饭”的父亲不同,阿玛雅的伴侣要更为进步:他会主动带孩子,也说过“生孩子后一切都不会变化”,但他仍然无法共情一个新手母亲的处境,将阿玛雅逼向崩溃的境地。

正如近年崛起的上野千鹤子在采访中说到的,东亚的女儿们,总在千方百计地避免成为母亲。上野千鹤子曾无数次警醒自己,不要成为母亲那样的人,但在她接触了女性主义后,她发现母亲被困在一种结构性困境中,并不是她自身的问题。

一向言语犀利的上野千鹤子,在《上野千鹤子的午后时光》中也发出了对母亲紫花地丁香水的感慨,时不时会怀念那种令人熟悉的气息,这和《摇篮曲》的基调类似,无论我们曾怎样和母亲针锋相对,在午夜梦回时,我们总能想起记忆深处,由母亲传达的温暖感觉。

儿女对母亲的爱与矛盾,无论在哪个国家都是类似的,而是爱还是矛盾,取决于站在哪个角度去看。

对于故事中的阿玛雅来说,分娩的疼痛、不愈合的刀口只是孩子诞生于世的第一重磨砺,而最终看到了母亲的处境,是一个女儿真正成为“母亲”的路途的开始。

大奖接二连三

《摇篮曲》“引爆”西语影坛

2022年,《摇篮曲》横扫西班牙马拉加电影节含最佳影片在内的七项大奖,同年入选柏林国际电影节“全景”单元。

2023年,电影又拿下西班牙奥斯卡戈雅奖的11项提名,最终获得最佳新人导演、最佳女演员、最佳女配角三座大奖。

女主角莱娅·柯丝达在拍摄本片期间“本色出演”,将现实新手母亲的绝望和剧情需要勾连,得到了导演的大力赞赏,并凭借本片摘得戈雅奖影后。

《摇篮曲》也获得第76届威尼斯电影节终身成就金狮奖获得者佩德罗·阿莫多瓦的大力赞赏,称其是“近年西班牙电影处女作中最优秀的作品”。

阿劳达·鲁伊斯·德·阿苏阿在这部作品后,再接再厉创作迷你剧《爱》,继续探索女性在家庭中受到的以爱为名的伤害。

阿劳达·鲁伊斯·德·阿苏阿是日本导演是枝裕和的影迷。她曾在采访中提到,她有意克制了煽情段落的表达,不至于过分滑向家庭电影的“甜蜜”。

因为视角非常私密真实,这部作品多次被误认为是一部自传性作品。

本片的西语片名,是电影中多次出现的那首关于狼的童谣。这首童谣在电影中出现多次,每次起到的意义都不同,确实可以算得上是“四两拨千斤”的力量。

尽管《摇篮曲》指出了家庭内部被忽视的“父权惰性”和隐形暴力,但《摇篮曲》的重点仍旧落在了女性代代传递的坚韧与力量上。

影片的落点是开放和光明的,和现实生活中类似,家庭的龃龉总被描述成一笔“糊涂账”,无法准确计算得到与失去。而女儿阿玛雅的未来是否会滑向和母亲一样的陷阱,导演也并未加以说明。

“说实话,失去一个赐予我生命的人,让我感觉如释重负。阻挡死亡的屏风消失,我在露天的荒野里,获得了踉跄行走的自由”。上野千鹤子曾这样矛盾地描述母亲的亡故。影片中,曾多次争吵的一家人,在观看家庭录像时也似乎忘记了过去的伤害。

无论过程多么泥泞,《摇篮曲》的主旋律依旧是温暖的。

虽然《摇篮曲》并未对女性的困境解决提出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但或许对一部女性作品来说,目前更为重要的议题是“让困境被看到”,然后才能得到改变的力量。

《摇篮曲》

欢喜首映 独播上线

更多女性题材佳作

欢喜首映 正在热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