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产能过剩有解?陆学者:可透过「这招」解决

大陆产能过剩 陆学者:可透过市场作用解决 (图/新华社)

大陆产能过剩近期成为瞩目焦点,大陆学者认为,部分中低端及少数高科技部门都有产能过剩问题,包括石化基础原料、低端晶片及新能源汽车等,不过这种现象可以透过市场机制逐渐改善。

据大陆《经济观察报》报导,曾预警美国与西方会就产能过剩议题施压中国的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卢锋坦言,中国部分成熟、传统、中低端、需求低或无增长的部门,由于周期因素或随机冲击面临产能利用率下降压力;在少数新兴、高科技、中高端、需求较快增长部门,随着中国投资增长和产能较快扩张逐步超过现实有效需求,面临供大于求的压力或产能冗余度偏高的风险。

至于产能过剩的行业,卢锋列举,一是传统燃油车部门面临产能过剩压力;二是石化基础原料投资供给高速扩张超过需求;三是晶片行业出现结构性供大于求苗头,尤其是低端晶片;四是动力电池行业面临结构性产能冗余度偏高风险;五是新能源汽车目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未来仍面临供过于求的隐忧。

对于如何解决新一轮产能过剩,卢锋认为,大陆民营企业在近年部分产能冗余度偏大行业中占比较高,在有的部门甚至占主导地位,这些行业发展主要受市场竞争机制支配,因而后续应对产能和供需关系不平衡,可能会更多借助市场自身作用解决。

卢锋表示,从现实角度看,中国新能源汽车等产品出口较快增长,引发少数主要发达国家不安和抱怨,成为近来对外经贸关系的新热点。即便政府与企业共同努力,海外市场特别是主要发达国家市场对中国产品出口开放度如何仍存在不确定性,看待这一形势也需适当区分合理意愿与客观现实。

他认为,产能过剩涉及「不可避免」和「周期性现象」两点。就第一点而言,从历史经验看市场经济环境下确实很难完全避免产能过剩。或许在预算约束较为严格的市场经济体,产能过剩发生机率和严重程度会低一些,应对产能过剩反应快一些,然而也难以完全避免产能过剩。

他指出,用「周期性」来描述产能过剩有一定道理,因为宏观经济波动伴随需求增长起落,在产能供给能力给定条件下会传导为顺周期行业的产能利用率或冗余度变动。不过从中国产业发展经历看,一个行业需求一旦如潮汐和排浪般涌来,会激励企业蜂拥进入相关赛道并持续大举投资,最终引发行业发展过程中比较明显或比较严重的产能配置过多问题,这类过剩冲击引发的调整会比较剧烈,对特定行业而言应该是一次性,而不是周期性的。

卢锋强调,严重过剩会引发行业痛苦重组调整,最终走向比较成熟、平稳格局,此后产能配置和供需关系即便出现某种过剩现象,其激烈程度以及社会对其关注度都会显著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