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电力系统转临界点将届 迎战多重转型寻求最优解方
大陆电力系统转临界点将届,迎战多重转型寻求最优解方。(澎湃新闻)
澎湃新闻12日报导,逾14亿千瓦,相当于60多个三峡水电站的装机容量--中国大陆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0月底,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14.04亿千瓦,同比增长20.8%,约占大陆全国发电总装机的49.9%。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的快速增长、及其对煤电的历史性超越,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电力行业碳排放提前达峰提供了有力支撑。能源结构步入临界点的另一面,是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面临愈加复杂的「多元方程式」。
报导称,2022年,大陆国内风电、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1.2亿千瓦,今年仅前8个月,风光电新增装机已再创历史新高。
伴随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电网,电力供应安全的内涵发生了深刻变化。风电、太阳能往往「看天吃饭」,具有极热无风、极寒无光等波动性特征,极端天气的频繁来袭在放大电源侧上述缺点的同时,导致电力需求激增。二者叠加,近年来夏冬季负荷高峰期保供挑战直线升级,电力供需紧张周期卷土重来。
不仅如此,高耗能产业西迁趋势下,部分电力送端省分电力裕度收紧,送受端争电矛盾显现。跨区域电力互济格局生变之际,煤电与可再生能源利益进一步走向分化,电力市场不协调不平衡问题凸出。在新型电力系统转型从量变走向质变的过程中,面对时间和空间两个面向的电力不平衡,亟需市场机制创新。
澎湃新闻报导,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政策研究室主任林卫斌说:「在传统电力系统下,电力供应安全主要考虑的是燃料供应保障、运输条件和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等问题。在新型电力系统下,需要特别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当可再生能源发电机组受自然条件和气候因素影响无法提供有效出力时,如何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林卫斌表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一方面固然要大力发展新能源,另一方面还需要积极推进系统变革,以适应新能源占比逐步提高的要求,新能源与传统能源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有待理顺。
要实现综合成本最低的电力低碳转型,不能只有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单兵冒进」,更须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体制机制「协同作战」。转折与胶着之中,电力改革行至深处。
林卫斌分析,争议背后,如何实现多重目标--既要通过煤电保供保障能源电力安全,又要通过煤电减量发展来保障能源电力清洁低碳转型,还要满足经济性要求,即不能大幅推高用能用电成本,十分考验决策者和政策执行者。
他说:「关键还是要有好的机制,特别是市场机制或者基于市场的机制。这就要求进一步加快推进中国电力中长期交易市场、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市场等市场建设,在市场可有效运行的条件下,放松管制、放开价格。另外,还需要探索通过政府定价或通过容量市场建立合理的容量补偿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