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加强推动涉台外交

(图/美联社)

这个月在印尼和泰国接连举行了二十国集团和亚太经合组织峰会。「闭关三年,重出江湖」的中共领导人习近平,藉两次峰会之便分别会见了15国的领导人。中共二十大后,权力定于一尊的习近平,此刻成了国际媒体注目的焦点。他在举手投足间不时流露出「强人」的气势;但在进行场边会谈时也展现了「硬中带软」的灵活外交手腕。

元首外交在国际关系的意义,本就形式重于实质;但我认为习近平已藉上述两个多边舞台取得下列三项重大外交成果。

第一,「拜习会」重大议题各说各话,但却建立了「持续沟通」和「管控分歧」的共识,可以避免因误判而使双方的竞争关系升高为对抗或冲突的局面。

第二,以「远交近攻」的战术,突破美国可能对「中国崛起」所构建的包围网。首先,习要争取国际话语权,对抗西方国家针对「中国威胁」所进行的认知作战;其次,中共不会迫使任何国家在中美之间「选边站」,但鼓励美国在欧亚的盟国「战略自主」;最后,仿照冷战时期美国运用「最惠国待遇」,对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区别待遇」政策,中共也以经贸为饵,分别对「亲美抗中」或「亲中抗美」国家施加「惩罚」或给与「奖赏」。

第三,加强推动涉台外交工作。中共认识到必须面对「台湾问题国际化」的现实,因此把两岸在国际舞台的竞赛看成是一场「零和游戏」。中共强调「台湾问题」为其「内政」事务,这就使得任何形式的「外力介入」,都有可能被中共冠以「干预内政」的罪名。

习近平与各国领袖进行的场边会,都会把「台湾问题」带上一笔;对方的表态也被视为与中共远近亲疏,甚至是区别敌友的标准。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中方在拜习会后的说明,拜登除了表明不支持「台独」外,还加上不支持「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的说法。美方会后声明没有出现这样的表述,但也未加以否认。

其实,早在1996年11月,柯林顿胜选连任后,为改善因台海危机受创的美中关系,于1998年6月访华时提出的「新三不政策」,其中就包含不支持「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字句。如果这次拜登是刻意旧事重提,当然是为了对中共释出善意。

对岸常说「听其言和观其行」,大陆学者多数乐见中美紧张关系缓和,但也没有存有过多期待。无论如何,台美中三边关系会因2024年台美两地大选而出现变化;台湾内部各种民调都显示,「维持现状」是主流民意;但变化后的形势,会使任何一方都有破坏现状的可能。这不是现在台湾地方选举应该关心的问题,却是影响选后必须面临的问题。(作者为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荣誉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