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人在台湾》两岸夹缝中失语的陆生
陆生求学台湾,半是蜜糖半是伤。图为雨夜校园,很美。(作者提供)
写在开篇:说实话,书写「陆生」这个群体,需要一种「不怕被骂」的勇气──每每谈到陆生赴台的相关事情,在代表着「家乡」的大陆,深红们炮轰「不爱国!跪舔鬼岛!滚出去!」;在注定无法久留的「异乡」,深绿们痛斥「426滚回对岸!我们不爽贱畜来!支那退散!」
尖锐的字眼,刻薄的酸语,透过亮得惨白的荧幕,深深刺痛了陆生的双眼,刺伤了陆生的心。
「我们只是去台湾念书,为何要我们承担起整个民族?为何要我们背负起两岸的历史与纠葛?」陆生所求的,不过是在两岸夹缝中,那一丝丝「平等」、「宽容」、「不被歧视」的空间。
挣扎在两岸夹缝中
「陆生」,通常是指通过「大学校院招收大陆地区学生联合招生委员会」,从大陆赴台就读学士、硕士、博士全日制学历的「学位生」。陆生的身分和他们取得的学历,不论是在台湾还是在大陆,都是得到官方许可、受到官方承认的。
2011年开放第一批学位陆生赴台就读,2020年大陆禁止新生赴台,这十年间,总计超过一万八千名学位陆生赴台求学。
作为促进两岸交流、增进两岸相互了解的桥梁,陆生的身影,在两岸和平史上,势必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台湾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艺文活动、舒适的生活环境、多元的交流氛围……数不清的优点,吸引着陆生赴台。在这里,他们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闻,结识到了不少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即使有「三限六不」的规定,无法打工、无法申请奖学金,毕业后无法留台就业,学费是其他学生的两倍以上,没有健保,无法取得居留证,这些种种限制,在赴台之前,陆生都觉得,「没关系」。
但是,当真正置身在这种充满着「不平等待遇」的环境里面,陆生Kira表示,「内心会觉得有种被歧视的不适感,特别是当你知道,港澳生都可以取得居留证」。能取得居留证,就意味着在台可以合法打工、享有健保,能申请奖学金、担任教学助理、申请各种研究计划和基金补助,毕业后能留下来工作……有陆生调侃道:「要当两岸交流的桥梁,就要做好被踩在脚下的准备。」
所以,连一些学生的基本权益都受到侵害、得不到保障,在台湾社会和政策等各方面都毫不掩饰地、赤裸裸明晃晃地表达着对「陆人」的排斥、歧视之下,为何还要到台湾求学?
「因为在这里,我体验到了很多的『纯粹性』,看到了很多的『可能性』」,陆生Nick说,到台湾求学、爱上了台湾的陆生,大抵都对浪漫主义或理想主义有某种向往。「具体到某一方面来讲,比如影展,即便微博小粉红们说没有了陆片,金马只是一个自娱自乐的低级地方影展,但是只要参与过了,你就会发自内心地知道──金马之所以能成为华语Top1影展,之所以无法被替代,在于影展对电影和电影人的尊重、呵护。金马是一群深爱着电影的人们在用真心、尽全力地经营着,小到字幕、音画同步、画幅比例等放映时的细节,大到整个影展的运营统筹、宣传行销、影迷互动、周边产品……当然,还有文化环境的因素,在金马,电影不会临时被『技术原因』取消放映;影展也不会因为把奖项颁给没有龙标的片子就被公部门『收编』。各个方面,都给人感觉,电影和电影人在金马是被深深祝福着的。金马如是,台湾如此,从一个影展,就可以折射出整个台湾社会的精气神。」
早几年,网路社群媒体上还能经常看到陆生们的身影,他们公开分享着在台生活的点滴,记录下每日的种种「小确幸」。首届陆生蔡博艺在2012年曾出版一本书《我在台湾,我正青春:第一届陆生来台求学记事》。
网路上成众矢之的
但是,近几年,似乎愈来愈少听到陆生们的公开发声。除了因为陆生群体的小众与边缘性,陆生们的「失语」多多少少也与他们对于舆论环境的失望有关──随着中美和两岸关系的日益紧张化,陆生们愈来愈发觉,不论在哪边,不论说些什么,都会被炮轰、被抨击,甚至成为「众矢之的」。网路上的这种舆论处境,亦正是陆生们所感受到的两岸之间的「撕裂」。
不论自身愿不愿意,陆生的身分,在台湾都会被染上政治色彩──只因为他们身后飘扬着那面耀眼的五星红旗。
2019年,香港「反送中」发生后,陆生所感受到的两岸「撕裂」愈发明显了。台当局打着「今日香港、明日台湾」的口号,高声控诉着对岸当局的各种「暴行」和「不正义」──越来越多台湾人开始认同,认同或许是绿营们为了赢得更多选票而渲染出来的情绪烟雾──唯有「反中(反陆)」,才是台湾未来「唯一的出路」。中国大陆,成为台湾人民想象中的「仇视共同体」。甚至,因为所谓的「沉默螺旋」效应,一些台湾人内心虽然没那么反感大陆,但部分台媒、名嘴、绿营人士大力在煽动「亲中=卖台」、「亲中=亡国」这样的舆论导向,使得泛蓝立场的人们被贴上了「卖国贼」的标签,深绿的舆论氛围让他们根本不敢开口说话。
「曾经,在课堂上,老师问『你从哪来』,我说『我来自大陆』,老师问『哪里的大陆?非洲大陆还是南美洲大陆?』我当时愣了一下,老师接着对全班同学说,『要叫中国』!我们不能矮化自己,台湾是一个独立的国家!」Nick提到大一刚来台时候的经历,无奈地笑了。
陆人身分就是原罪
这种「台湾vs.中国」的「精神洗礼」,贯穿了他在台四年的生活。「有一种成为了当年那个被全班排挤、霸凌的边缘同学的感觉」,Nick表示,即使为了「融入」,把从小被灌输的那些课本上的东西,打碎了、再按照台湾人的「正义」重新拼凑起来,「但你会发现,不论再怎么肢解、改造自己(甚至有的陆生说是在『献祭』自己),只要你拿着中国大陆的护照、身分证,只要你讲话带有大陆口音,你就是无法真正地融入这里。」Nick越说越激动的语气,似乎把他在台多年来压抑在心底的委屈都倾吐了出来,「感觉『大陆人』、『陆生』的身分就是一种『原罪』。」
陆生Kira也表示,「即使是我在台湾的第五年,我也无法适应上课的时候,教授发表对大陆非常歧视和不屑的言辞。」在Kira看来,「某些教授是在故意诋毁大陆,扭曲大陆在台湾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老师的这些言行,让她对台湾很失望。
有陆生嘲讽台湾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来之前,他们对这里有万般憧憬,来了之后,却被种种歧视、不平等待遇攻击得体无完肤──他们发觉,台湾其实也没那么好,大陆变得比之前体验中的还要完美。(《求学台湾,半是蜜糖半是伤》之一)
(Rosen/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