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最古老华人寺庙「青云亭」 一条街上有3种宗教的朝拜场所
▲马六甲的一条老街上可看到兴都庙、清真寺、华人寺庙坐落在一起,展现宗教自由的包容。(图/记者戴依婷摄,下同)
马来西亚马六甲(Malacca)的老街区有一条非常特别的街道,在不到100公尺的街上有3种不同宗教信仰的朝拜场所,分别是华裔传统的寺庙、穆斯林的清真寺、印度教的兴都庙,体现了马来西亚在几百年来经过4个国家的统治,对宗教自由的包容。在这条街上的青云亭除了是大马最古老的华人庙宇外,相信更是东南亚最古老的华人寺庙。
▲青云亭是东南亚最为古老的华人寺庙。
「青云亭」(Cheng Hoon Teng Temple)意即「平步青云」之意,期许落脚于此的华人子弟皆能平步青云,它的创建年众说纷纭,有者说始建于15世纪,也有人认为是马六甲首任「甲必丹」郑芳扬在1673年创建,虽然至今仍无定论,但毋庸置疑的是,青云亭是马来西亚乃至东南亚最为古老的华人寺庙。青云亭主要供奉观世音菩萨,因而也俗称「观音亭」,庙内供奉着三座祭坛,分别是儒、释、道各一座。
当年庙宇的建材和工匠均由中国引进,建筑建构富有中国传统的艺术性,从建筑风格、雕工、图案都反映出中国闽南地区的色彩,是十分难得的中华建筑艺术瑰宝。葡萄牙、荷兰殖民地政府统治马六甲期间,青云亭是当时华社的最高执法机构,除了负起祭祀和乡谊作用外,也是华人社群的法院、仲裁机关,其后英国殖民地政府取消了「甲必丹」制度,改由亭主担任同类角色,继续成为马六甲华社的活动中心。
▲青云亭采用二进式的传统中国建筑风格。
从青云亭大门走出后右拐,步行不至3分钟就能看到「甘榜吉宁清真寺」(Kampung Kling Mosque),它于1748年由印裔回教徒所建,建筑风格受到苏门答腊及爪哇的影响,且融合了中国、马来、印度的风格,甚为有趣。这座清真寺的屋顶采用苏门答腊风格的金字塔造型,有别于其他圆顶的清真寺,且清真寺屋檐下的墙边刻了一个华人结婚时常用的「囍」字,寺内还有潮州剪贴装饰、欧洲风味的小喷泉等。若要入内参观,就必须穿上寺内提供的蓝袍才可。
▲清真寺可免费入内参观,但为了尊重伊斯兰教,须换上寺内提供的蓝袍。
往清真寺右方步行约1分钟后就可看到「印度兴都庙」(Sri Poyyatha Vinayagar Moorthi Temple),建立于1781年,是马来西亚最古老的兴都庙,供奉印度教的Vinayagar。
▼印度兴都庙虽然较小间,却是马来西亚最古老的兴都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