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诈越打越多!去年诈骗4万件、财损88亿6年新高 投资诈骗破3成
▲审计部报告。(图/审计部提供)
记者杜冠霖/台北报导
近年来诈骗猖獗,根据审计部29日提出的决算报告,2018年至2023年间全般诈欺案件发生数及财损金额,均以去年度最高(分别为3万7984件、88亿余元),2023年度全般诈欺案件发生数前3大案类,依序为投资诈欺1万1719件(30.85%)、网路购物诈欺(含一般购物诈欺)8346件(21.97%)及解除分期付款诈欺6992件(18.41%),诈欺财损金额分别为53亿余元、5亿余元及8亿余元,投资诈欺为全般诈欺高发案类之首。
报告指出,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间全球高达25.5%人口被诈取金钱,损失总金额约1.02兆美元,相当于全球国内生产毛额(GDP)之1.05%,且较2021年损失之553亿美元及2020年损失之478亿美元,增加约19倍,显示全球诈欺犯罪之威胁日趋严重。
而在国内方面,观诸2020至2021年间新冠疫情爆发,促成疫情期间居家上网宅经济普及,增加诈欺集团借由电信网路管道横行犯罪成功之机会;据内政部警政署统计,2018年至2023年间全般诈欺案件发生数及财损金额,均以去年度最高(分别为3万7984件、88亿余元),2023年度全般诈欺案件发生数前3大案类,依序为投资诈欺1万1719件(30.85%)、网路购物诈欺(含一般购物诈欺)8346件(21.97%)及解除分期付款诈欺6992件(18.41%),诈欺财损金额分别为53亿余元、5亿余元及8亿余元,投资诈欺为全般诈欺高发案类之首。
政府为有效打击诈欺高发案类,于今年陆续修正公布中华民国刑法、个人资料保护法、人口贩运防制法、洗钱防制法、证券投资信托及顾问法,严惩深伪诈骗、私行拘禁及人口贩运,并加重诈欺罚则,强化网路平台落实投资广告实名制。
另法务部研拟「科技侦查及保障法」草案、「通讯保障及监察法」部分条文修正草案及「洗钱防制法」修正草案,其中「科技侦查及保障法」草案与「通讯保障及监察法」部分条文修正草案赋予执法机关透过正当程序,运用科技侦查工具加强执法之依据,「洗钱防制法」修正草案将新兴洗钱犯罪手法入刑化,以符合国际规范要求,强化侦查办案之法源依据。
根据报告显示,新世代打击诈欺策略行动纲领1.5版,按识诈、堵诈、阻诈及惩诈等4大面向,计19项策略、57项行动方案推动打击诈欺工作,并订有10项分项指标。截至2023年底止,计划执行成效,包括:宣导触及3亿余人次、全般拦阻及圈存93.79亿元、查获电信诈欺集团数2011件等。
审计部指出,近年诈欺犯罪者不断变换诈骗手法及管道,惟防诈宣导系以触及人数作为绩效指标,尚难客观反映民众识诈意识提升程度;另高龄被害人数增加,又其被害方式以投资诈欺最多,然部分文宣采取之宣传管道系以网路媒体为主,虽与现今网路普及多数年轻族群获取资讯之方式契合,惟未考量高龄者获取资讯管道之偏好。
于打诈政策整体层面,审计部指出4点,第一、行政院为有效打击诈欺,订颁新世代打击诈欺行动纲领1.5版,透过公私合作全力打诈,复为因应诈欺案件发生数及财损金额仍居高不下,已提出打诈新4法,各方对于打诈事务亦有期许建议,允宜持续整合资源、坚实法制基础及优化执行策略。
依行政院打击诈欺办公室统计,去年度诈欺案件发生数3万7984件,较前年2万9509件增加8475件(28.72%),财损金额88亿余元,较2022年度之73亿余元增加15亿余元(21.17%),诈欺案件发生数及财损金额仍持续增加;另行政院结合各部会检视我国现行法规,并参考外国立法例,研拟「诈欺犯罪危害防制条例」草案、「科技侦查及保障法」草案、「通讯保障及监察法」部分条文修正草案及「洗钱防制法」修正草案,上开打诈新4法已于今年日经行政院院会通过。
二、投资诈欺案件数及金额快速成长,已居全般诈欺案件类型之冠,政府已修正证券投资信托及顾问法因应,增订投资广告实名制及移除违规广告之规定,惟实务执行仍面临冒名刊登、移除后重复刊登情形严重、境外公司广告源头管制不易等问题,允宜研谋加速推动打诈专法立法进程,并预为筹谋分工机制。
三、政府致力办理识诈教育宣导,去年度总触及3亿余人次并已超逾年度目标值,鉴于诈骗态样繁多且犯罪手法推陈出新,为期赓续提升国民防诈知能,允宜研谋评估分析民众识诈能力建构情形,持续运用多元管道,落实分龄分众宣导方式,并协助解决基层员警宣导业务繁重问题。
四、法务部成立打击跨境诈骗犯罪跨部会平台会议,与多国洽签司法互助协定,已首度成功引渡在外涉跨境电信诈欺案国人返台受审,惟囿于境外证据能力不足或取证不易,不利遂行后续追诉及审判作业,允宜研谋改善,以确保国家刑罚有效行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