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点评:中国食客的地下八英里

这是一个以打分为准的年代。

衣食住行都有一套严格的评分标准。

电影低于8.5分的不看,书籍推荐值低于70%的不读,餐厅评分低于4星的不去。

咱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全都能塌缩在几个软件里。用潘长江的话讲:浓缩的都是精华。

不过,不同于书影音的的相对客观,在吃这件事上,评分并非都真实可靠。

在这个网红指路、好评撑腰,以折扣和免单来尽可能消除一切差评的年代。

好评已经不能代表品质,依赖评分却是一种习惯,被忽悠麻了,防不胜防才是消费者的常态。

但凡你仔细翻翻大众点评里的差评,就会发现 ,差评不单是一个店是否值得信任的指标,最重要的是一种keep real的态度。

其差评区门派之多元,可谓百家争鸣;

语言之犀利,堪比诸葛亮骂死王朗;

battle之激烈,秒大专rapper于无形。

大众点评的差评区相当于古希腊哲学家萝卜开会,六大门派决战光明顶,中国食客自己的地下八英里。

大众点评里的中国文学光明顶之战

下面咱就分门别派,看看各家奇招,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明褒暗贬派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那建议所有店家给明褒暗贬派打钱。

他们是修辞学中“讽刺”的集大成者;

明明打的是一星差评,却用依旧心怀仁慈用感恩的心说出“非常好吃”,并亲呢地带了波浪号。

利用医院的场景,让一个窜稀窜虚脱的主人公形象跃然纸上。

哪怕是吃到扶墙而出,第二天在马桶上常坐不起,但还是要感谢店家治好了自己十级便秘,让各位直观体会到店家的功力。

身体的反应是延时但却最真诚信号,不过就餐的体验外加餐厅菜品也是评价体系里重要的组成部分。

有时候比起推荐菜,隐藏菜单才是最让食客闻风丧胆的部分,苍蝇和飞虫尚可用手驱赶,若是半路在菜里吃出肉虫,实在是难以再展开更多联想。

只能在给出一星好评的同时,称赞一下自己的运气,同时告诉各位想要摄入高蛋白的朋友们,这家店绝对能满足需求。

他们的评价并不会因为怒气而影响客观,你要问他们一星到底给的哪方面。

他们绝对会诚恳的告诉你,虽说口味上受了骗,但拍照也是真出片。

不单让你明白这份钱该在哪值回票价,也让你明白到底是怎么受的骗。

对于价格刺客,他们也有独特的消解方式。

把不标明价格又在体验上让人觉得出其不意的比作股票,至于个中滋味,就靠他人自己细细品味。

至于口味方面,食客也有自己的表达,毕竟难吃也算是一种特色。

面对脾气火爆态度恶劣的商家,大家会在评论里推荐SM爱好者前去,或者商家可以直接改名为SM餐厅,方便吸引对应客群。

明明一句责备没有,却足以让店家和其他用户不寒而栗,是真正的庄子美学集大成者,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其明褒暗贬之功力,阴阳怪气之隐喻,让每个想减肥和想吃饭的用户,沉默着欢喜。

明褒暗贬派的另一大招为欲抑先扬,在短短四句中展现着令人神魂颠倒的语言逻辑。

先表震惊,继而赞美勇气,接着画风一转,利用小幽默表达了情绪。

此种招数看似轻描淡写不经意,实则在寥寥数语中就能掀起店家波动的情绪。

明褒暗贬派也许是404土壤下,用户养成的有话无法直说,只能靠弯弯绕绕抵达目的。

·文豪转世派

文豪转世派是中式美学和文学的延续,万古长空,一朝风月,在写意中国画和留白文学中找到朦胧的意境美。

通过文字他们可以让未去的食客展开想象。

他们也能用文字,让他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都说去的是美食届的天花板,去了却会产生一种晕眩,一时分不清什么是天花板什么是地板,开始怀疑自己的世界是否产生了颠倒的错置。

为了能让口感更直观和立体,合适又恰当的比喻显得尤为重要。

当看到面包像被梅雨季淹透,贝果像是注水海绵的那刻,哪怕没吃上嘴,也仿佛实际感受了一回。

鲁迅说: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

文豪说:难吃的菜有两道,第一道和第二道。

并且文豪还在传统文学中,加入了相声元素,利用括号里的捧哏,漫才里的吐槽役,让对话活灵活现。

当然,真正的文学大师也终会做到针砭时弊,观古通今,以史为镜。

吃人的是什么?

是旧社会啊!

水能载舟,亦能煮粥,但是客人排队三个小时还吃不上粥。

短短两句,用难民类比,余华看了都得说一句:此致敬礼。

文豪转世派的文学造诣,既有中国古典文人的含蓄,又能在顷刻间展现风骨,让看差评的顾客了然于店家的: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至此,中国文学在餐饮界收获了艺术评论的先驱,而由此掀起的评论文学,未完待续。

·洋务运动派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也成了评论家们的手中利器。

在差评区,比起中文的灵活运用,有时候突然出现的外语似乎更具有杀伤人。

基础的还只是中英夹杂,突出用餐者本身的挑剔,

forest大了什么bird都有,在使用英语的同时他们仍不忘记中国特色歇后语。

当然,说英语的不一定是老外,但差评区使用语法正确长难句的基本是老外。

长篇小作文留言在差评区,老外也肆无忌惮地表现了愤怒之意。

让我不禁想起无数谍战片里的那句台词:“你们中国有句古话,识时务者为俊杰”。

老外的小作文也成功吸引了店家的注意。

面对洋人的语言攻击,店家的回复也处处体现着礼仪。

结尾的一句“wish you a happy life”,让我想起了最熟悉的陌生人——李华。

如果再有机会参加英语考试,我想要教教李华如何用英语不失文雅的写差评。

不单是英文,有时还会惊现韩语和日语。

主打一个吃什么地方的菜系用什么地方的语言评论,哪怕看不懂,这份差评的冲击力就相当于一份来自local的否认,是一份有力的避雷。

·摩斯电码派

有人用外文,还有人打暗号。

潜伏里翠萍和余则成靠老母鸡传递信息,食客靠火星中文在差评区留下印记。

中国人不骗中国人在此时已经不是一句网络用语。

用心良苦的食客甚至搞起了象形文字,摆出“报吃”是对他人无私的爱意。

有时候一些差评会以藏头诗的形式藏在好评里。

看似是一段发自肺腑的好评,实则是在说“真难吃,好评返现而已”,其中的emoji手势也暗藏深意。

看似是说五星好评,实则是在说真的不行。

差评区的精神内核在此刻也得到了升华,而关于差评区的故事,还未完待续。

大众点评里的差评区,其实还有很多其他派系。

比如玩单押双押的地下八英里;

还有展现风味与口味的专业评价,将店家的尊严碾压成泥。

藏在评价体系里的生活方式

除了大众点评,外卖软件评论区也有不少说dirty又不dirty的东西。

它们是中国喜剧在差评区的复兴,是转世轮回的欧亨利。

而有些店家的无情嘲讽,更成了二战的凡尔赛合约;一句“团灭”,让人性的扭曲充满张力。

有人一家四口团灭,有人搬出去世的爷爷威胁。

究竟是猪肝臭?还是口臭?成了苏格拉底也无法解答的哲学命题。

风动、幡动、心动,在此刻也失去了应有的禅意。

店家的人身攻击让丧失钝感力的人因无法自证而哭泣。

有人可能要说那店家也都不容易,本来行情就不好,一个差评要人命,万一对方是恶意,倒闭进入倒计时。

其实差评到底是有意还是恶意,绝大多数一眼就能看穿。

撇开一些因为预约不上餐厅、餐厅价格昂贵、还有团购的霸王餐不符合自己期望的差评。

在差评里最多的声音一个是“最近风很大,跟风来打卡没想到踩了雷”,另一个则是服务态度和卫生环境。

很多食客平时都没有点评的习惯,却把自己的第一条评论贡献给了差评。

还有的则是本来的老客,看着记忆里的店铺一点点变味,内心难以接受。

这样的情绪是逐渐递进的,像是一种忍无可忍式的爆发。

在大众点评的差评之前,有多少忍气吞声按下不表的外卖差评,咱们自己心里都有数。

工作日常里麻木就算了,好不容易出门想吃顿好的,到头来发现又被忽悠。

轻则难吃,迫害味蕾,重则难受,无奈就医。

万一再赶上情人节、纪念日、七夕,没准一顿难吃的饭还成为了分手的加速器,上《爱情保卫战》都没法说理。

价格还都不便宜,换谁谁能不来气?

如果研究这套评价体系,就会差评的背后,其实是当代人的饮食焦虑。

毕竟预制菜进肚已经不值一提,吃不死我和你。

外卖档口挨着成堆垃圾,是令人破防的难题。

30元一个的汉堡店里老鼠乱窜,害不害怕啮齿类动物的都已无语。

还没挨到65岁退休,不知哪天就命送西天去。

究竟是吃饱了饭为了干活,还是干活为了吃饱饭,在差评区的送命美食前,这种牛马讨论已经显得毫无意义。

差评区也在这种焦虑面前,成为了语文课本上的文言文注释,成了谜语下的谜底,成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互帮互助。

他人即地狱,是萨特过时的话语;

他人即一切,成了今日的真理,在人和人和人之间,我们获取信息。

当下习惯好评和默认好评成了一种习惯。

如绝大多数差评都不知去处,放出来的差评都是稀缺品,。

差评区鲜少有几个头铁的评论,让店家不要再通过各种联系方式威胁自己删掉差评。

曾经我以为,关于吃喝玩乐的评价是一种正向激励,本就紧缩的生活,少些“踩雷”的经历。

不过现在看来,扫雷依旧占据了生活的主要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