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资管2023丨十大资管重磅事件

21世纪资管研究院 研究员 吴霜

回顾2023年,资管行业经历了艰难的一年。去年沪指累计跌3.7%,深成指累计跌13.54%,创业板指累计跌19.41%;去年10年期国债收益率大体呈现筑顶后回落、总体震荡下行的走势。

2023年12月8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提出“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实际上在监管层面,2023年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信托等领域都出台了具有行业变革性的政策,行业发展回归本源之基已然奠定。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站在2024年的起点,21世纪资管研究院梳理了去年资管领域有深远影响的十大重要事件供读者参考。

2023年3月7日,《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议案》(下称《改革方案》)出炉。《改革方案》提出,将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深化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统筹推进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改革;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体制;加强金融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统一规范管理等重磅改革内容。

根据改革方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职责是“统一负责除证券业之外的金融业监管”,在具体监管职责上,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统筹负责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加强风险管理和防范处置,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同时,将央行对金融控股公司等金融集团的日常监管职责、有关金融消费者保护职责,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投资者保护职责划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点评:此前,在分业监管体制下,监管部门通常奉行“谁家孩子谁抱走”的原则,也导致出现了监管盲区等问题。此次改革意味着金融监管格局重新厘定,行为监管得到了进一步的统一和强化,从而进一步提升金融监管的平衡性,审慎监管、行为监管“双峰制度”能够在新的金融监管体系内得到进一步强化。

今年两个关于公募基金费率改革的政策拉开了降费潮的序幕。

去年7月7日,中国证监会公布了《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工作方案》,指导公募基金行业稳妥有序开展费率机制改革,支持公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他行业机构合理调降基金费率。

改革举措包括:降低主动权益类公募基金产品的管理费率、托管费率,推出首批20只浮动费率试点产品,优化完善公募基金交易结算模式。其最重要的一个成果是主动权益类公募基金产品的管理费率、托管费率统一下调至1.2%、0.2%以下。

去年12月8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证券交易管理的规定(征求意见稿)》。

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合理调降公募基金的证券交易佣金费率;二是降低证券交易佣金分配比例上限;三是强化公募基金证券交易佣金分配行为监管;四是明确公募基金管理人证券交易佣金年度汇总支出情况的披露要求。

点评:基金费率改革是整个金融体系规则建立中的重要一环,有助于推动金融行业规范化、专业化、透明化发展,也间接助力财富管理行业的进一步转型。券商原有的公募基金证券交易佣金模式被打破,未来头部效应会愈发明显,推动券商研究所的供给侧及发展改革。

《规定》是“后资管新规时代”金融制度和体系完善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这个体系下,监管政策一方面在资产管理端将会延着费率下降、透明清晰的路径前行,将更多的利益让渡给投资者;另一方面监管政策在财富管理端会着力于改善投资者的体验,让财富管理机构站在投资者的视角,实现机构与客户的共同发展,财富管理的制度建设或将成为下一阶段制度构建的关键。

此外,费率的改革短期内或带来基金营收的下滑,但长期来看,在规模不断增长的条件下,并不代表总收入下降。同时,加速买方投顾模式的转型,未来,随着无销售费基金的兴起,“买方投顾”模式或将蓬勃发展。

去年年底,农银理财、中邮理财、华夏理财、信银理财等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密集发布公告,对旗下多款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进行下调。实际上去年的业绩比较基准整体呈下滑趋势,南财理财通数据显示,固收+产品在2023年1月初的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3.41%;而到2024年初则为3.19%。

此外,银行理财子公司去年多次启动费率“打折”促销活动。年底,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发布公告对部分理财产品相关费率进行优惠,优惠的产品主要为固收类理财以及现金管理类理财。业内人士认为,降费率是竞争环境下的一种营销策略,可以增强产品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点评:银行理财业绩比较基准的下滑是目前资产荒的一种体现,今年以来存贷款利率整体呈下滑趋势,优质高收益资产稀缺。费率打折则是银行理财在规模压力下的一种营销手段,反映了在国内理财市场竞争格局升级背景下,各家公司在产品和服务上的竞争意识增强。针对规模占比高、价格波动小的现金管理类产品,推出费率优惠可明显提升产品收益率,以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吸引力,增加客户黏性。

2023年,私募行业迎来首部行政法规。7月9日,《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对外发布,自2023年9月1日起施行。

为促进私募基金行业规范发展,《条例》一是突出对关键主体的监管要求;二是全面规范资金募集和备案要求;三是规范投资业务活动;四是明确市场化退出机制;五是丰富事中事后监管手段,加大违法违规行为惩处力度。

《条例》结合私募基金的特点,在靠近资产管理业务的平均监管标准的基础上,适当为私募基金保留了一定的灵活性,明确了政策支持,对母基金、创业投资基金、政府性基金等具有合理展业需求的私募基金,《条例》在已有规则基础上豁免一层嵌套限制。这意味着私募FOF可以承接金融机构资管产品的资金,大大拓宽了资金来源渠道。

在处罚方面,《条例》增加了违法成本,违反法规的后果可能会导致“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100万元的,并处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3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

点评:《条例》强化源头管控,强化了对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股东、高级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的要求,将典型的损害投资者利益,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进行点明约束,并强化了相应的合规责任。

此外,对于实体经济来说,《条例》促进股权资本形成,有效服务实体经济;服务重点领域和战略性产业,有效支持国家战略;积极发挥投资功能作用,助推经济发展和创业就业;促进提升资本市场投资者群体的机构化程度。

同时,强化监管手段,加大处罚力度,加速出清风险。《条例》进一步明确了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的监管职责,以及可以采用的行政管理措施和行政处罚手段,大大提高了并处罚金的水平,有效提高违法成本,形成威慑,也提供了加速行业出清风险的必要手段。

2023年3月3日,沪深交易所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资产支持证券挂牌条件确认规则适用指引第5号——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相关要求(试行)》《深圳证券交易所资产支持证券挂牌条件确认业务指引第4号——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相关要求(试行)》。两项新规明确了保险资管公司申请开展ABS及REITs业务的制度机制安排。

去年10月,已有国寿资产、泰康资产、太保资产、人保资产、平安资管等首批5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获批试点开展资产证券化(ABS)及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业务。

点评:《业务指引》的推出,使得保险资管公司在ABS、REITs两类业务上有了新突破,资产证券化业务扩围到标准化市场,进一步拓展了险企的资管业务空间。有助于充分利用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丰富的投资、管理、运营经验,促进ABS及REITs业务平稳健康发展,进一步推动多层次债券市场建设,是沪深交易所推动资产证券化平稳健康发展,进一步拓展资产证券化产品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重要举措。

去年11月16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发布《信托公司监管评级与分级分类监管暂行办法》,设置公司治理、资本要求、风险管理、行为管理和业务转型五大评级模块,分别赋予权重20%、20%、20%、30%和10%,并设定对评级调升和调降的若干调整因素。并对不同评级的信托公司进行分类监管,从监管评级1级至6级,逐步提高信托公司非现场监管强度和现场检查频率,对具有系统性影响的信托公司,相较于同级别的其他公司进一步提高监管强度。此外提出,对于监管评级良好,且具有系统性影响的信托公司,可优先试点创新类业务。

此外,今年信托行业的另一大重磅政策是去年3月24日,中国银保监会正式公开发布《中国银保监会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将信托业务分为资产服务信托、资产管理信托、公益慈善信托三大类25个业务品种。

《通知》按照资产服务信托的实质,对照资管新规关于破刚兑、去通道、去嵌套等精神,完善资产服务信托的分类标准和监管要求。《通知》明确资产服务信托不得以任何形式保本保收益,不得为任何违法违规活动提供通道服务,不涉及募集资金。此外,信托公司开展资产服务信托,原则上不得发放贷款。

点评:对信托行业的一系列监管措施使得信托业务应当立足受托人定位,遵循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确保信托目的合法合规,为受益人的最大利益处理信托事务,履行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的受托责任。此外,按照信托服务内容的具体差异,对各类信托业务向下细分,突出能够发挥信托财产独立性等制度优势的信托业务品种,鼓励差异化发展,构建多元化信托服务体系。

去年,A股市场整体持续震荡,但ETF产品凭借持仓透明、风格清晰等优势,份额呈现逆势增长,成为了投资者参与A股投资的重要方式。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22日,国内ETF数量已迅速增加至800多只,ETF总份额一举突破2万亿份,创下新记录,总规模也创出新高,全市场ETF规模超2万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发现,今年以来有14只ETF净流入金额超过百亿元。这些产品主要包括沪深300ETF、科创50ETF、创业板ETF、上证50ETF、医疗ETF恒生互联网ETF、半导体ETF等权益基金。

点评:权益ETF规模大发展背后原因主要是主动权益基金的超额收益相对欠佳;此外,ETF费用较低、买卖便捷也导致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借道ETF入市加仓。宽基ETF能够分散风险,为中长期资金入市做好铺垫。其次,通过加速ETF的发展有助于增加市场的流动性和交易活跃度,以提供更好的投资机会并提高市场效率和公平性,进而吸引更多的中长期资金进入市场。

2023年,金价从最低的1804.5美元持续攀升,一度达到2146.79美元这一历史高位,成为年内全球市场表现最闪亮的资产之一。现货黄金在2023年实现了略超过15%的年涨幅,为2020年以来表现最好的一年。

根据Wind统计,截至去年12月30日,华安基金、博时基金、国泰基金、汇添富基金、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工银瑞信基金等公募旗下的黄金交易所交易基金(ETF)产品,年内也普遍实现两位数收益。

点评:招商基金在最新发布的《2024年年度投资策略报告》中分析称,金价在2023年上半年受避险需求推动上涨,下半年受美联储政策和市场预期影响震荡波动。具体来看,上半年欧美银行业风波、债务上限危机及全球地缘政治动荡推升了黄金的避险需求,使黄金价格中枢整体抬升;下半年,美国经济数据超市场预期和美联储“鹰派”发言打破贵金属上行趋势,导致金价5月初从高位回落,步入宽幅震荡区间。去年10月,地缘冲突助推市场避险情绪,金价因其避险属性开始步入单边上行区间。在市场避险情绪逐步降温与市场对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时点的预期进一步提前的双重影响下,金价于去年11月呈现“V”型走势。

2月1日,中国证监会就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涉及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等主要制度规则草案公开征求意见。这标志着,经过4年的试点后,股票发行注册制将正式在全市场推开,向着“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的总目标加速迈进。

证监会表示,将综合运用多要素校验、现场督导、现场检查、投诉举报核查、监管执法等多种方式,压实发行人的信息披露第一责任、中介机构的“看门人”责任。同时,坚持开门搞审核,审核注册的标准、程序、内容、过程、结果全部向社会公开,公权力运行全程透明、严格制衡,接受社会监督。

点评: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正式启动,将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主要包括完善发行承销制度,约束非理性定价;改进交易制度,优化融资融券和转融通机制;完善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健全常态化退市机制,畅通多元退出渠道;加快投资端改革,引入更多中长期资金。

2023年对美国国债来说是意义重大的一年,因为美联储先是继续大举加息,投资者担心高通胀和潜在的经济衰退。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在10月一度突破了5%的门槛,这是2007年以来的首次。由于市场押注新的一年将结束加息和降息,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在2023年最终被定格在3.866%,2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为4.25%。

点评:美债收益率波动影响美国联邦政府借贷成本、美联储加息预期和美国经济前景,备受市场关注。此外,随着中国资本市场逐渐开放,海外资金流入中国证券市场的规模增大,美债利率可以通过海外资金流入直接影响中国债市和股市。这一指标还被市场视为全球资产价格基准,其走势对国际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有着广泛影响。目前,美债利率仍处于高位,美国经济状况以及美联储是否会实现软着陆并避免经济衰退的不确定性也在继续,是否降息成为2024年市场最关心的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