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贷相传,怎么成了救市稻草?劝你不要轻易碰

延迟退休的话题未降温,祖传房贷又来刷屏,这届打工人真是实力“大怨种”。

原本,房贷延长至80岁已颠覆三观。

最近,南宁似乎要打破这一上限,推出“百岁贷”。因尺度过于豪放,迫不得已收回政策,但留给打工人的焦虑和阴影,或许还将持续很久。

贷贷相传,怎么成了楼市的救命稻草

起因是一张营销海报,赫然写着“贷款年龄最长达100岁”。虽然只是南宁个别银行的噱头,但因为触及行业底线,在网络疯狂传播:

“中国人平均寿命才78岁,人走了,房贷还在”

“古有愚公祖辈移山,今有我房贷代代相传,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海报中显示,建发房产与其在南宁的合作银行,共同推出住房按揭贷款新政。

借款人办理住房按揭贷款,其“年龄+房贷期限”限制将得到放宽。而在子女作为共同借款人的时候,借款人“年龄+房贷期限”最高可延长至100岁。

意思是,“百岁贷”不是字面上理解的,活到100岁还要还房贷,而是年龄+贷款期限,不能超过100岁。

在调控严格时期,银行的普遍规定是:男士不超65岁,女士不超60岁,各地规定不同。

如今救市已持续一年半,房地产仍未有明显复苏迹象,尤其是房地产沦为困难行业的地方,救市政策不断刷新三观。

其中,延长房贷年龄已成为一种趋势。

据相关媒体报道,包括北京、成都、杭州、宁波等城市,均有部分银行放宽了房贷年龄的限制,杭州有商业银行将上限由70岁调整至75岁;宁波中信银行上限为不超80岁;成都建行延长至90岁;北京还有银行放宽至95岁。

原本是一项低声量的政策,仅在小范围传播,结果南宁直接满上,利用“100岁”吸睛,似乎掌握了流量密码,一炮而红。

政策背后的目的,其实很多人都懂,无非是增加购房名额搞接力贷,至于七八十岁还有没有还贷能力,能不能活到100岁,都不是重点。

毕竟,国内购房主力仍然是80后和90后,且购房年龄趋于年轻化。

接力贷在全国放宽,只能说明救市已经没招了,以前严控的信贷政策,如今也开始让步。

要知道,广州去年4月也曾放宽过接力贷,最终还是免不了“一日游”,上不得台面。

南宁业内反馈,开年后回暖势头不错,但“百岁贷”新闻出圈后,反而对当地楼市有反作用,让外界以为南宁楼市一直很惨淡。

以后,这种雷人的政策还是要谨慎,偷鸡不成蚀把米。

“代际支持型”购房,成老年人购房主因

在很多人看来,接力贷出台,说明很多地方已没购买力,对楼市的负面情绪进一步加重。

实际上,老年人购房也是一种趋势,一方面是养老需求,当然仅限于土豪家庭;另一方面,多数也是支持子女为主。

去年11月,贝壳研究院发布了一份《2022年老年人住房需求洞察报告》,关于高龄老人的购房动机,超过40%的70岁以上老人,买房都是为了改善居住条件;还有22%是为了与子女就近居住。

老人买房,通常都是卖一买一。

至于卖房动机,33.5%老人是为了自己换购住房,29%是为了变现给子女(父母)买房,还有17%是为了变现(为子女)清偿债务或子女分配财产。

其实,老人为子女卖房并不是新鲜事,但耄耋之年还要为子女买房却不常见,因为年龄大,很难成功获得贷款资格。

所以在这份调查中,老年人全款购房占比达到83.2%,高出中青年群体58.6个百分点。

接力贷放宽,变相是为这部分需求开绿灯。

尤其是在限购比较严格的核心城市,如果老人有了贷款名额,可以为年轻家庭腾出二套的名额,降低二套首付,以及首次贷款的利率优惠。

也有专家认为,此举或有一定的积极效应,能释放部分购房需求。而在他们预计中,接下来在一些去化压力大的城市、老龄化严重的城市,或可能继续跟进该项政策。

只不过,接力贷也有风险,不能盲目加杠杆。

接力贷还是灰色地带,不要轻易碰

首先科普一下什么是“接力贷”和“合力贷”:

◆“接力贷”,指的是以父母作为所购房屋的所有权人,父母方的子女作为共同借款人,贷款购买住房的住房信贷产品。

◆“合力贷”,指的是以子女作为所购房屋的所有权人,子女方的父母作为共同借款人,贷款购买住房的住房信贷产品。

目前,部分银行放宽的通常是接力贷,以老人名额购房,享受首套的低首付、低利率优惠。

不过这项政策在银行还属于灰色地带,对银行和购房人来说都有风险。

2021年11月,中行成都金牛支行、成都蜀都支行与中行四川省营业部三家营业机构,因为向客户发放了“年龄接力”的按揭贷款,被当地处罚,中行为此支付了175万元的罚款。

对购房人来说,首先就是房屋产权问题。

父母去世后,其他子女作为继承人之一,可能因为遗产处理问题产生纠纷。如果未来房价跌了,或者开征房产税,还会延伸更多的权属问题。

比如日本,很多父辈在房地产黄金时期买下物业,后期因高额的管理费和税费,导致孩子们不愿接手,子子孙孙继承人多了之后,很多房屋已找不到负责人。

另外,接力贷也会把风险压在两代人身上,导致风险倍增。更不能打父母养老金、退休金的主意。

总之,银行与其在经营贷、接力贷上下功夫,不如实实在在降息,对购房者来说,更公平更规范,也更加符合市场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