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嘉林中国景泰蓝色彩第一人
戴嘉林,《花鸟牡丹瓶》,2015。(元素艺术提供)
根据专家研究,「铜胎掐丝珐瑯」类的掐丝艺品约在13世纪末由阿拉伯国家传入中土,后几经文化的融合与发展,迅速的形塑出中华民族的传统风格,并成为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璀璨的明珠-景泰蓝。
元素艺术总经理陈进益指出,景泰蓝是中国最著名、制程最特别的金属工艺品之一,它是用细扁铜丝做线条,在铜制的胎型上掐出各种图案花纹,然后把珐瑯质的色釉填充在花纹内经烧制、磨平及镀金等过程烧制的瓷器。其外观晶莹润泽,光彩夺目,而珐瑯质的釉色均肥洽与铜丝巧掐的绝美图形完美融合,相互争艳。
陈进益说,学术界公认明代景泰年间此种工艺技术达到最巅峰,制作工艺品最为精美,故后人称这种瓷器为「景泰蓝」。2014年在北京举办的APEC送给各国领导人的国礼「四海升平」就是景泰蓝赏瓶,由此可见它尊贵与华丽的艺术代表性。
一件景泰蓝 十件官窑器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戴嘉林被誉为「中国景泰蓝色彩第一人」,他首创的「垂绕式装饰法」不但充满生命力,更达到以形写神的灵魂创造层次。戴嘉林在作品色彩的运用上特别讲求整体调性和美感,乃缘于科班出身打下的底蕴。1961年戴嘉林进入北京工艺美术学校就读,在写意花鸟画师从万砚北、赵纹等大师;书法研究以临摹田世光、俞致贞等纯真的艺术风格;色彩写生获得穆思龄老师的亲自指导;素描速写则深受朱玉成的影响。这些名师巨匠们让他在校学习期间的理论和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戴嘉林1979年前都在北京市珐琅厂从事景泰蓝掐丝、点蓝等工艺的生产工作。戴嘉林认为「掐丝」是景泰蓝艺术品最有代表性且独具个性、特点的工艺技巧,他曾说学习掐丝工艺要从初级的粘地儿、码鳞、掌握铜丝的性能开始,到掐活、粘活表现各种纹样,这些都需要花很长的时间,一点一滴的刻苦学习。短短几句话深刻表达出戴嘉林这位景泰蓝大师对一生志业的严谨与热爱。
的确,景泰蓝堪称是中国工艺美术中制程最为繁复的门类,一件作品需经过制胎、掐丝、烧焊、点蓝、烧蓝、磨光、镀金等共108道工序,并在800度高温下至少进行10次的入火淬炼,方能成器。此外决定造型的制胎、装饰花纹的掐丝;华丽色彩的配料;辉煌光泽的打磨和镀金等,都需要精湛的工艺与绝佳的审美观。故此具鲜明的民族风格和丰富文化底蕴的艺术品,自古即有「一件景泰蓝,十件官窑器」的美誉。
戴嘉林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工艺代表性传承人,除作品取材创新、风格多样,并曾多次选为国礼与荣获各级工艺美术大展的金奖外,1979年后近十年间担任北京市珐琅厂技工学校美术老师,培养不少新生代技术人才,推进景泰蓝生产技艺的提高和发展。
戴嘉林经典作品《金玉满堂》
陈进益以戴嘉林的《金玉满堂镶玉景泰蓝》为例指出,此款是景泰蓝镶玉艺术品的经典之作,瓶身的上下部分均为高档白石,中部为传统手工艺铜胎掐丝景泰蓝。他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瓶字的谐音象征平安,而圆形瓶身寓意着圆满、顺心,该作品将景泰蓝和高档玉石结合在景泰蓝工艺品上绝对是高层次的创新,颇具收藏价值。
《金玉满堂镶玉景泰蓝》在瓶身的正反两侧分别以仙鹤及金鱼为主体,陈进益说中国人常以「鹤寿」做为祝寿之词,也有将品德高尚的贤能之士称为「鹤鸣之士」;而金鱼悠然的嬉于水莲之间,仿佛姿态万千诉说对生命的热爱,对恬淡悠闲生活的向往,怡然自得。在双鹤、游鱼、莲花及各种代表吉祥如意的云纹巧妙结合下,把世人对尘缘中的诸多期待与美好投射在作品中,也让《金玉满堂镶玉景泰蓝》成为戴嘉林晚期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