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北道路台北段 首次都审未通过
淡北道路台北段8日首度送进台北市都审会审查,因各项规画必须修正,待重新设计后,才会再进行2次审查。(李奇叡摄)
横跨台北市北投区、新北市淡水区的淡北道路,台北段8日首度送进台北市都审会审查,由于边坡、行人穿越线等设计都有待修正,此次审议未通过,后续待会议纪录上呈、修正完毕后,会进行2次审查,预计最快要1个月后才会再行讨论。
淡北道路台北段主要为高架路段、北投区大度路西侧端点和中央北路相交处,申设单位指出,路口拟设30公尺、6车道道路,理论上行人可顺利通过行穿线,但若设置庇护岛可能影响车辆转向,而各路口公车停靠站、交通号志,都已和北市交通局讨论后调整。
都审委员王秀娟昨指出,该案受争议所扰一段时间,首次送入大会,她身为环境景观专业人士,不乐见交通工程影响淡水河旁的廊道、湿地,但既然环评已过,市府对过去争议应该说明并说服民众,也要讲述如何努力在设计上降低对环境、景观的冲击,而非着墨于道路结构或桥梁设计上。
她点出多个问题,像是行穿线目前设计对行人是否友善,庇护岛的需求本来就应该解决,另也质疑该案在净零排放做了什么努力,不应该桥下无法绿化就做大量铺面。
王秀娟也强调,申设单位未提到隔音墙带来的冲击,至少要告诉居民工程对当地造成影响,她建议桥体周边色彩尽量简单,灰色柏油路不要加入其他颜色混淆视觉。
另有委员提及,现有边坡设计会很陡,而道路部分边坡有1.5公尺高的RC墙,造成视觉影响,都应该要注意。
申设单位回应,庇护岛、行穿线位置会再讨论重新研拟,边坡会种植树木,减缓视觉冲击,后段桥梁不会规画设置隔音墙,色彩简化会采纳委员意见研拟,净零排放也会纳入考量。
都审会主委、台北市都发局副局长罗世誉在后裁示,申设单位应提供模拟状况,也要注重生态植栽细节,至于行穿线内缩等交通设施设计,要先让交通局确认,须说明高架桥减少影响生态的设计理念,也得思考是否简化色彩,此案须经修正再送都审会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