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霁翔,退休很忙——世遗与洛阳

“我做过测试,我的心理年龄是28岁,现在过了三年再测试可能心理年龄就变25岁了。”

“退休了,但还年轻,也很忙”这就是单霁翔退休生活的写照。

△单霁翔录制《万里走单骑》第一季

他曾是“被网红”的故宫博物院院长,却谦称自己是故宫“看门人”。

“人们一跟我聊天,就说‘你是故宫的’。甚至有人说我的父亲‘也是故宫的’,好像我就生长在故宫。其实我是58岁才到故宫工作的。我到故宫之前做了近20年的城市规划工作和近20年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工作领域分散,但是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一直贯穿单霁翔的职业生涯。他主张让文化遗产保护的成果更多地惠及民众。只有让人们感受到文化遗产传递出的文化力量,才能使更多人自觉加入到文化遗产保护中来。多年来,尽管工作很忙,单霁翔依然挤出时间,举办上千场讲座,传播文化遗产理念。很多听过单霁翔讲座的人都被他的忘我、投入和幽默所折服,也对文化遗产有了新的认识。退休之前,中宣部和国新办为单霁翔颁发了“讲好中国故事文化交流使者”证书。如何能不辱使命,继续讲好文化遗产里的中国故事,这是他一直思考的问题。

退休以后,单霁翔更是全身心投入到这项工作中,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讲座、写书、参加文化节目,无一不是围绕世界遗产话题。故宫“看门人”化身为世遗“推广人”。

在《大运河漂来紫禁城》中,他提到“作为一名文物工作者,我对洛阳有着深厚的感情。”在两条线性文化遗产:大运河和丝绸之路的申遗工作中,洛阳的加入都起到了特殊作用。

『除了大运河之外,丝绸之路也是一个线性文化景观,长期以来人们经常说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西安,终点是罗马。但是在组织编制丝绸之路申报文本时,我们认为应东延至洛阳,无论是“两京”,还是“两都”都离不开洛阳,在这一问题上,西安和洛阳的民众甚至还发生过口角。但是将洛阳的文化遗址列入申报之列,使申报内容更加丰富,内涵更加深厚。丝绸之路顺利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事实也证明,这一决策同样是正确的。』(摘自《大运河漂来紫禁城》)

△点击上方图片即可购买《大运河漂来紫禁城》

2020年,单霁翔加盟了国内首档世遗揭秘互动纪实节目《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探访良渚古城遗址、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西湖历史景观等12处遗产地。通过与当地的人文学者、申遗专家等进行交流,揭秘中国世界遗产背后的故事,呈现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新奇观、新地标、新景象、新人文。

△鼓浪屿

农历辛丑年,他继续以行走丈量7个省(市)、12处遗产地。从“丝路西行,运河东来”的洛阳启程,探访“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御窑遗址,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青铜时代的强盛国家;

△泉州石湖码头

找寻战争中丢失的北京人化石,中国石窟艺术的最后一座丰碑;领略自然界的生命律动、匡庐奇秀甲天下的风景以及广陵的自古繁华;揭秘古蜀文明与北京城壮美之本,最后走进六百年的故宫。

△故宫

洛阳是《万里走单骑》第二季的首站,这里是十三朝古都,历史悠久,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所以成为都城选址。汉魏洛阳城、隋唐洛阳城气势恢宏,它们的壮美影响了一代一代中国城市的建设。今天洛阳拥有3项6处世界遗产,充分说明了这座千年古都浑厚的历史文化沉淀。

△《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第二季

洛阳中国园林艺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园中一景一物都蕴藏着中国人对世界的认知和对万物的思考;洛阳是大运河和丝绸之路的唯一交汇点,世界文化在此交融,造就了“一汤一世界”;

“都城风土水木之胜在东南偏,东南之胜在履道里,里之胜在西北隅,西闬北垣第一第,即白氏叟乐天退老之地。”(白居易《池上篇序》)一首诗前小序定位白居易洛阳“豪宅”。

△左右翻试读

800多年前朱熹为武夷山写下第一篇“导游词”,全文280字,写尽了武夷山的秀、奇、灵;《庐山恋》电影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大足石刻诠释宋代的大俗与大雅,泉州何以“半城烟火半城仙”……

“匡庐奇秀甲天下”的国家公园风景,“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的文物,“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的城市规划……让我们一起开启一场世界遗产之旅。

“我有一个愿望,要让世界遗产融入国人的现代生活,让更多的年轻人爱上中华传统文化,让中国的世界遗产以鲜活的文化姿态走向世界。”——单霁翔

△点击上方图片即可购买《万里走单骑》系列

△陆建生 摄

千年底蕴托起隋唐盛世,神都踅音叩响历史之门。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下,河南省着力发展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打造全链条文创产业,洛阳市聚力打造沉浸式文旅目的地、深耕青年友好城市建设。隋唐洛阳城大遗址之上,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深藏在神都的中轴线气象渐露真容,纵横于城市肌理的文化遗存正焕发新生,大批创新型文旅活动更为人喜闻乐见。

千载风云变幻,让我们触摸历史长河、俯瞰古城新貌,共同见证神都洛阳的青春登场,满怀期待隋唐洛阳城以蓬勃之姿,书写无限可能。

图片丨张水利、《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

来源丨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本文转自隋唐洛阳城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