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周致死率降至1%以下 指挥中心分析死亡原因

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专家咨询小组召集人张上淳分析,确诊者男女大致各半,年龄层主要集中在50至60岁。(图/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提供)

指挥中心今天公布新冠肺炎死亡个案分析,死者普遍年龄偏高,多达9成患有潜在疾病。此外,疫情期间有约2成死亡个案签署DNR(不施行心肺复苏术),是先前死亡数较多的原因之一。

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统计,自5月11日至7月3日累计公布1万3792例COVID-19本土个案,专家咨询小组召集人张上淳分析,确诊者男女大致各半,年龄层主要集中在50至60岁,其次为30到40岁,平均年龄49岁,其中有2712人、近2成演变成重症

张上淳说,675名本土重症死亡个案中,9成以上是60岁以上族群,死者平均年龄73岁,比整体确诊者平均年龄高很多,年龄愈高死亡风险愈高,且有9成死者患有潜在疾病。

若以发病时间来看,张上淳指出,疫情发生初期的第19周确诊数大量增加,第20周确诊数最多,这段期间确诊者的发病致死率也相对高,原因是突然出现大量确诊病患,加上2成患者演变成重症,对负压加护病房照护量能造成压力全世界都有类似状况

张上淳表示,之后疫情热区双北重症患者转诊到外县市,并开设很多专责加护病房,医护团队也加强照护训练,并紧急采购单株抗体药物,直至第26周死亡状况持续下降。

指挥中心统计,在第19、20周发病的个案,致死率相对高,达到6.7%、6.2%,到了第25、26周发病的患者,致死率就降至0.9%、0.4%。

张上淳以本土疫情前100名死亡个案观察,有78人患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肾脏病中风等潜在疾病,当中甚至有多数是患2种以上疾病,造成容易死亡的高风险因子

张上淳提到,死亡原因多为呼吸或多重器官衰竭死亡,在疫情初期确诊的死亡个案,有较高比例是在发病1周内死亡,后续随医疗照护愈来愈好,之后死亡个案多是医院照顾7至15天以上,最后因呼吸衰竭死亡。

值得注意的是,张上淳说,在疫调资料发现,约20%的死亡个案有签署DNR(不施行心肺复苏术),也是先前台湾死亡个案较多的原因之一。

张上淳指出,染疫患者可能有严重肺炎与呼吸衰竭,虽插管治疗对于病人与医护都满辛苦,但有相当比例可救回一命。

张上淳表示,也许是许多年轻一辈了解高龄长辈插管的辛苦,加上患者已可能有潜在疾病或癌症,且原本病情就控制不好,因此选择不要急救,遗憾地让长者离开。(编辑张雅净)11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