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不回最有味 食帖为药亦宜书

王铎行书笔意书写「当归不回最有味食帖为药亦宜书。」(萧世琼提供)

第十三届台积电「青年书法暨篆刻大赏」的海报上,「解药」二字特别醒目,接着往上一看,「当归不回」赫然在目。这帖解药让我突然回到年少轻狂的十七岁。那是就读嘉义师专的第二年,已经习惯师专宿舍的群居生活,课余喜欢骑着脚踏车穿梭大街小巷,吃遍嘉义小吃,而文化路的各种美食更是每周必访,让负笈在外的我幸福感十足,但其中最难以忘怀的是那一碗当归鸭面线加汤不加钱,汤头奇香无比,我总要喝三大碗,肚子鼓鼓然,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那一年,我青涩懵懂,情窦犹未开,除了美食,我还独钟陈丁奇老师的书艺,尤其着迷于陈老师写字的姿态,总觉得架式不凡,想学几招来炫一下,哪知画虎不成反类犬,有姿势但不成字。某天课中,我认真习写时,有位学姊看不下去,突然抓着我的手挥运起来,我霎时羞赧不已,脑海一片空白。因为十七岁之前,除了我的母亲,尚未有任何女生握过我的手呀!于是当下奋起,立志写出一片天。从此,我日夜勤练不辍,甚至放假也不想回家了,因为假日时,校园多了一层静谧的氛围,此时备齐笔墨,抚帖行笔,借着一次又一次的练习,袪除孤独,忘掉寂寞,入夜后搁笔小歇,再来一碗当归鸭面线,吸面吮汤,大快朵颐,那隽永的滋味足可慰藉那「当归不回」游子的心灵!

当归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与润肠通便的功能,各种炖品中,当归是不可或缺的药材,亦延伸出千奇百怪的当归食谱,全球最大料理网站所提供的作法就有522种,与枸杞不相上下。在众多食谱中,流传既广又久远的非「当归鸭」莫属,这是流行于台湾各地的进补汤品,能活络筋骨、调补气血,富含胶原蛋白,尤其适合贫血与手脚冰冷者食用,十分温和,老少咸宜。若加上面线,则可以解油腻,并且具有饱足感。

年过耳顺,「三高」挥之不去,「当归不回」的滋味只能放在心中,其他美食也尽量放下,惟何以消忧解闷?友朋建议我或许可以临写美食尺牍,既解馋,又疗心,我想一想,亦不失良方。近日仔细检视历代尺牍,涉及美食的书帖俯拾皆是,如东晋王羲之《奉橘帖》:「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三百枚橘子霜降之前采收的,不可多得,请友人好好享用。又如唐代欧阳询张翰帖》:「…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鲈鱼,遂命驾而归。」文本见于《晋书·文苑》及《世说新语》等书中,张翰因入秋而想念江南故乡的筊白笋与鲈鱼美食,索性就辞官返乡了。此身影多么豪迈,令我佩服不已!再如怀素苦笋帖》:「苦笋及茗异常佳,乃可径来,怀素上。」苦笋及茗茶特别好,就请直接送来吧!怀素率真,由此可见。

最后再举五代杨凝式韭花帖》:「当一叶报秋之初,乃韭花逞味之始,助其肥羜,实谓珍羞。」秋天的韭菜花真是美味,用来佐食肥嫩的羔羊肉,称得上是美味佳肴。原来韭菜花也有这种吃法,我改天应该尝试烹调一下,以飨家人。其他如颜真卿鹿脯帖》、怀素《食鱼帖》、柳公权《尝瓜帖》、北宋黄庭坚《苦笋帖》、《糟姜帖》与《山预帖》……等,不胜枚举。如果再列举到元、明、清代的美食尺牍,那汇集之后就可以写一篇博士论文了。

少年不识愁滋味,以吃为能事,特别钟情于当归鸭,由于负笈异乡而有漂泊的心,「当归不回」的滋味成为永恒的追忆。如今,鬓已星星,看尽悲欢离合,寿而康已是可望而不可及,终日临写美食尺牍,品赏美食于书写之中,想像充腹之余,心亦有所慰藉,的确是另类的以字疗心,果能持之以恒,可得永年!(作者为现任逢甲大学汉字文化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