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落下男儿泪!陈时中首谈「抗疫百日」心情: 最担心政治口水淹没专业

▲自新冠肺炎爆发后,指挥中心每天开例行记者会。(图/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提供)

文/中央社

中央疫情指挥中心开设已满100天,指挥官陈时中接受中央社专访指出,对抗传染病生理心理战都重要,最怕民众恐慌,尤其疫情平稳时,担忧突发事件政治口水有机可趁,反成防疫破口

自今年1月20日三级开设严重特殊传染性肺炎(新冠肺炎)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隔天台湾出现第一例病例境外移入,疫情影响台湾已超过100天,台湾至今累计共有400多例确诊案例,6例死亡,相对全球已近300万人确诊,台湾的疫情控制堪称平稳。

指挥中心每天例行记者会,将资讯清楚透明呈现,也赢得各界掌声,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也曾刊登文章指出,指挥中心每天向民众简报,有助安定民心

网友暱称为「阿中部长」的指挥官陈时中接受中央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与传染病的战争是生理战,也是心理战。生理战可以靠很多防疫手段、整备医疗量能来成就;心理战则是要让民众安心,不能恐慌。

陈时中屡屡在记者会提醒「同理心」、「不要猎巫」、「感染者没有错」、「接触者无罪」,都是因为在紧缩的防疫手段里营造柔软的空间,让大家心安

▲陈时中在记者会经常感性提倡同理心,要民众心安。(资料照/记者林敬旻摄)

现在疫情相对平稳,尽管有敦睦舰队群聚感染事件掀起波澜,也还可防可控。陈时中说,疫情紧绷时,专业主导一切没有问题,以台湾各项防疫量能,事情可以处理得很好。

可是陈时中说,当疫情缓和,若遇到突发事件,「这个时候,政治口水会淹没专业」,对立可能对社会造成破坏,也对防御体系跟心理形成破口,防线可能就像骨牌一样,一推就散,但台湾还没有这种情况。

从疫情风声鹤唳之始,指挥中心一路超前整备,为防止国际疫情进到本土严格执行登机检疫入境设限;本来是随处可买的口罩也变防疫物资,得要排队才能买到;民众滞留武汉,第一架包机任务成功但过程惊涛骇浪;到欧美疫情扩散,也让台湾境外移入病例暴增;好不容易境外疫情暂缓口气,敦睦舰队群聚案又紧追在后。

陈时中表示,他在指挥中心的角色是「听专家的话」,再转化成民众听得懂的语言,拟定可行有效的防疫手段。他长期在民间协助政策推动,沟通协调易如反掌,更被友人称为「有应公」(有求有应)。

在疫情如火如荼之际,陈时中说,他愿意协调,也愿意下决定,尽管有些决策很困难,也必须短短1、2个小时给出答案

▲每一次的包机回台,陈时中都坚持到场坐镇。(图/指挥中心提供)

例如说,进入3月时,欧洲疫情扩散速度超乎想像,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也没料到病例数会天梯一样爬升,封关决策下得急切,常常提前1个小时才知道要封哪里,机场检疫鸡飞狗跳。

「但现在回想起来,我们都做对了」,陈时中说,如果决策晚了几天,台湾疫情走向可能就完全不同。他一贯以「比较级」做事,追求「做得比较好」而不是绝对好,保留随疫情发展一路因应随时检讨补洞弹性

副指挥官陈宗彦则提到,第一架返台的武汉专机让他印象最深。突然接到东方航空要起飞,乘客名单一直到关了舱门才给,且名单很乱,不是没有护照号码就是号码不齐,必须紧急比对所有资料才能勉强凑出名单。

陈宗彦说,那个晚上考验指挥中心应变能力,任务不能有任何疏漏,也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回来,压力随时都在。这也是为什么当专机有台商确诊,陈时中才会难忍情绪流下眼泪。

指挥中心发言人庄人祥每天晚上必须向陈时中报告病例数及疫情监测状况,两人才能各自回家。庄人祥说,最不安的阶段是疫情初期,防疫系统还在建置磨合,他一人身兼疾病监测、边境检疫和社区防治3项任务,还要担任发言人,每天忙得昏天暗地,「那时候,我总恨不得每天有48小时」。

在民间耕耘多年,如今一战成名;陈时中说,确有一朝一夕成名的感觉,但如履薄冰。名声都是虚的,只有防疫成果才是真实。不会把一时的成绩视为一个人就能办到或期待留名,要把理想放高,希望留下能影响社会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