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醫師成了病患家屬/義大醫院副院長許耀峻:母親臨終前臥床3年 陪病讓他更有同理心
许耀峻的母亲(中)与三个儿子合照,左1为许耀峻。图/许耀峻提供
在人生不同阶段,角色、立场不同,感受也不一样,18年前,母亲罹癌,脊椎减压手术失败,至临终前均无法走路、卧病在床,义大医院代理研究副院长许耀峻一路陪伴,深刻领悟「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的难处。为此,他尽可能地尊重病人选择、用心沟通,希望曾有过的伤痛,不会发生在自己病人与家属身上。
谈起那段陪病经历,许耀峻几度哽咽,他表示,那年他是台大住院医师,电话上听父亲说母亲最近走路一跛一跛的,似乎无法擡起右脚,于是请母亲从高雄北上就医,详细检查后,竟然是脊椎出现转移性肿瘤造成病理性骨折,肿瘤并已压迫到脊髓与神经根,同时发现肺部有颗丑恶的肿瘤,很可能是元凶。
母亲脊椎手术后 无法走路
当时陷入两难,思索着该先开刀,还是直接化学与放射治疗?由于神经压迫是燃眉之急,而且需要取得肿瘤组织以确定诊断,所以最后选择先做手术,不料,这个决定让许耀峻在无数个午夜梦回时悔恨不已,因为母亲于术后竟再也无法走路,就这样在病床躺三年,承受痛苦与折磨。
许耀峻表示,母亲脊椎开刀,术后持续渗血,两天内进了三次手术室,虽然出血后来止住了,但对于脊髓压迫所造成的伤害已不可回复,导致半身不遂,从此卧床。
许耀峻巡房探视病人。图/许耀峻提供
长辈嚷着告医院 他不好受
这样的手术结果,任谁都难以接受,家人既悲伤又气愤,有长辈嚷着要告医院,「在高雄,还可以走路,到台北开刀,反而不能走…」「台大不是很行吗?怎么会变成这样!」亲友虽然没有直接指责许耀峻,但他心里也觉得难辞其咎。
但善良宽厚的妈妈并未怨天尤人,反过来安慰他「还好有来台北处理,否则命就没了。」再者,没有人知道手术结果后怎样,只能说自己的命是天注定了。
随着癌细胞扩散,啃蚀入骨,疼痛万分,最后一次住院时,护理师不经意地碰撞,让许妈妈痛得当下眉锁泪流,事后告诉儿子「那一下真的是痛得受不了,但也不能怪她,她也是不小心的,她实在不知道我会这么痛。」
妈妈卧床三年后,不幸病逝。经历这段悲惨的陪病岁月,许耀峻告诉自己不能让母亲蒙羞,要做个懂得与病人良好沟通的好医师。
许耀峻表示,医学并非在推演一加一等于二的数学公式,而是一门不确定的艺术,因为有着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影响一个人的健康状态,无论如何谨慎小心,医疗处置极难万无一失。因此,在与病人及家属沟通时,他尽可能告知所有的选择及其优缺点,作为病家决策依据。
学好与病人沟通 尊重病家
许耀峻习惯以同理心与病人互动,并且尊重病家的选择,以肝癌诊疗为例,他会以实证研究为基础,评估病人接受手术、电烧、栓塞等各种治疗方案的预期效果与可能风险,提供数据与病家讨论后做出决定,而不是由医师独断。面对医病之间的资讯落差,他认为「要用对方可以懂的语言来沟通」。
被问到自我期许,他希望能做到「术德兼备」,不仅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与技术,还要服膺道德义务,坚守医学伦理,以病人为首要顾念。
即使已经过了将近20年,许耀峻仍时常想起母亲罹病时的点点滴滴。他自责当初没能及早发现母亲的病情,喟叹医疗充满不确定性,也感念许多亲友、师长与同事在那段时间的帮助与谅解。更重要的是,他要谨记母亲以生命实践的谆谆教诲,努力当一位好医师,不辜负母亲的期许。
许耀峻
义大医院副院长许耀峻。图/许耀峻提供
义大医院代理研究副院长、胃肠肝胆科医师
●照顾对象:母视
●罹患疾病:肺癌骨转移
●发病时间:55岁时,确诊时已至晚期
●症状:肺癌转移至脊椎,压迫神经,以致不良于行
●治疗:北上接受脊椎减压手术,但术后无法行走,必须卧床。在台北接受标靶药物治疗,疗效不错,稳定后转回高雄,从确诊至病殁,存活约3年。
●陪病心得:医师不是神,无法满足每一个患者及家属的愿望,而手术也不可能万无一失,保证一定成功。做任何医学决策之前,务必多搜集意见,了解所有可能的副作用,如此才能将遗憾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