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醫師成了病患家屬/照顧失智父母 李正喆更懂得為病患醫心
李正喆(后排右起)与姊姊、哥哥一起照顾陪伴父母。图/李正喆提供
高龄父亲与母亲先后罹患重症,台大医院牙科部主治医师李正喆在漫长陪病过程中,体会到照顾生病长者就像照顾小孩,除了医病、更要医心,看诊时多了关心病友家人的时间,也会主动查找药历,避免老人家吃多了药物造成交互作用。
李正喆的父亲失智后,也出现巴金森氏症、心脏主动脉硬化、肺炎,同时罹患胆囊癌及摄护腺癌,不时需要住院治疗;母亲也是失智症患者,某次跌倒导致脊椎骨折,手术后发现骨质疏松,必须定期回诊施打保骨针,更因胆囊发炎引发败血症,惊险送医急诊救治。
父母同时失智 当小孩在顾
双亲生病后都在台大医院接受治疗,李正喆可以就近照顾。近期父亲又住院了,必须使用鼻胃管,解尿须由旁人协助,虽聘请看护,但考量长者需要亲情慰藉,他与妻子、哥哥、大嫂四人会在下班后轮流陪伴。
「父亲这次住院,测量血氧数值低于70%。」李正喆说,父亲有严重心脏病,但受失智症影响,即使呼吸变喘也难表达,抽出肺积水近1公升,但他年事已高,不适合进行瓣膜置换手术,仅采支持性疗法,「我们不要求什么,只希望父亲在生命的尾声能够舒服一些。」至于摄护腺癌、胆囊癌,则使用抑制男性荷尔蒙针剂、标靶药物治疗控制。
李正喆从事骨质疏松患者的牙科治疗多年,有些骨松患者因施打治疗针剂,导致罕见的腭骨坏死症,不少患者因担心持续施打针剂会造成类似副作用,而中断骨松治疗。
李正喆为患者检查牙齿。记者黄义书/摄影
以妈妈为例 鼓励病患治疗
有次李正喆带母亲回诊,巧遇自己一位高龄患者,与母亲是同一位主治医师,便借机以母亲仍在接受骨松治疗,说服对方不必担心副作用,应积极接受治疗。
骨松病人日益增多,李正喆建议,患者用药前,应定期至牙科追踪,向牙医师说明用药情形,医师在拔牙、植牙时必须格外谨慎,避免副作用产生,否则一旦造成口腔腭骨感染,患部会化脓、出血、疼痛,生活品质受影响,营养失调等情况也会出现,严重甚至败血性休克,有死亡风险。
老年人就医问题多,李正喆说,父母行动不便,就医要预约长照车往返,且要预估回程时间,如果候诊太久,除了长照车时间对不上,长者也不耐久坐,必须躺下或肚子饿要使用鼻胃管灌食,加上医院感染风险高,需要配戴口罩,但长者心肺功能不好,戴口罩容易呼吸不顺,处处都是难题。
更懂患者苦 查药历帮把关
在照顾双亲的过程中,李正喆更了解长者就医的难处,为了减少长者来回医院的次数,他会尽量安排患者一次做完所有检查。患者治疗后需要进行口腔伤口冲洗,过去常要求病人每一、二周回诊冲洗一次伤口,但发现长者除了移动不易外,还有吞咽问题,冲洗伤口容易造成呛咳,因此他会再调整冲洗次数。
「父母罹患多种疾病,在不同科别就医,处方药物琳瑯满目,十多颗药物一次吃下肚,会不会有交互作用显得重要。」也因为有陪病经验,李正喆在为年长病患开药前,会先查看健保云端药历,或院内的药历系统,确保长者服用的药物之间不会互相干扰。
长者的心理需求也是陪病过程中的重要体悟。李正喆说,老人家就像小孩一样,需要旁人的关注与陪伴,长者看病除了拿药治疗,也希望有人关心他,他在诊间会试图关心患者的家庭状况,多问一句孙子高中考得如何,患者都会感到开心,下次更愿意回诊就医,「心情快乐,疾病好像好了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