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台中国插混决定拼设计,星舰7来了
更深刻了解汽车产业变革
出品: 电动星球
作者:星球君
2024 广州车展如火如荼,中国新能源恰逢其会。
前三季度,我国新能源渗透率达 38.6%,最近已经连续三个月超过 50%。
新能源的普及已成定局,而 15 万级别的插电式混合动力,则肩负着新能源普及时代的先锋责任。问题来了,谁能在这股智电浪潮中,讲好属于中国创新的故事?
我们以广州车展上热度颇高的展台举例——吉利银河家族。
2024 年吉利银河打造了众多热门车型,纯电 B 级轿车 E8、A 级 SUV E5、A0 级小车星愿,以及刚刚公布了 10.98 万元预售起价的星舰 7 EM-i。
10-15 万市场规模与竞争双双拉满,而星舰 7 EM-i 追求的,是同价位少有的解题思路:设计驱动、体验先行、解决痛点——或者说得朴素点,好看好用。
中国汽车工业和市场,双双进入「向上」的时代,这种向上出现在每一个价位。预算不尽相同,但每一位中国用户都希望体验更美好的用车生活。
然而,好看好用从来不是汽车设计的基本功,恰恰相反,这四个字代表了汽车设计美学和汽车人文关怀的深厚功底。
吉利设计团队,希望融合东方审美和创新中国智慧,打造出「星舰 7 EM-i」,这样一台设计驱动,智能、功能、性能全覆盖的主流价位原生插混。
吉利银河希望以设计引领市场,他们能否如愿?星舰 7 EM-i 会是一次大胆而有代表性的尝试。
设计跨越距离
横跨中国汽车三个十年,吉利一直在打造「国民车」的标签。
这三个十年,中国汽车走过了「把车造出来」、「把车造好」,以及「把车造美」的历程。从成本驱动、技术驱动,再到如今的设计驱动,中国汽车正在成为中国文化的新表征。
乘着新能源普及的东风,吉利银河希望用星舰 7 EM-i 作为代表,拉近主流用户与高价值设计之间的距离。
如何理解这句话?18 个月前,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陈政在北京这样说:
「吉利设计有三个“根植于”: 根植于自身文化和品牌内核、根植于用户需求、根植于自身技术」。
文化传承、品牌形象、用户需求、技术发展,这是吉利设计的“世界观“,同样是我们观察吉利银河每一款车的方法论。
汽车是克服人与世界之间遥远距离的工具,基于 2024 年的市场现实,插混天然地让更多人有「距离的安心感」。
但另一个问题,是油电两种能源的混合,往往给车辆的形态设计带来新挑战。
比如,为了给插混发动机充足的进气空间,传统汽油车的格栅往往保留于插混车型的前脸。这样做节约了设计成本,但对风阻、能耗等参数都是伤害。
如何克服汽油时代的设计思维惯性?如何尽可能保留电驱动的丝滑体验,同时尽可能消除用户的补能焦虑,最终尽情享受「在路上」的状态?
创新驱动的设计,可以带领用户跨越技术的距离。
首先,传统插混的车身形态,正在发生改变。
加上格栅很简单,取消格栅很难。吉利设计团队既需要满足插混系统的高效工作,同时也希望尽可能降低整车风阻、保证车内空间。
最终在银河系列「涟漪美学」的基调上,吉利为银河星舰 7 EM-i 打造出一套全新的低风阻封闭式前保、前唇、轮毂、尾翼,实现了 0.288 的风阻系数。
相较于动辄 0.3 甚至更多的传统插混 SUV,这一数字具有足够的含金量。
而为了实现这样的风阻,吉利设计团队历经超过 2000 次的数据验证、超过 150 个小时的风洞试验,最终在全车 20 多处风阻优化细节中,「抠」出来 62counts 风阻进步。
配合全新的 EM-i 雷神(参数丨图片)电混系统,星舰 7 EM-i 实现了 3.75 升的 CLTC 工况百公里油耗。
设计-形态-功能的价值传导链条,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陈政用四个字总结:「工必有意」——意思是工具的设计,必须具备明确的用途。
吉利设计团队认为,汽车作为工业产品,设计必须为功能服务,而这套逻辑已经在工具的设计历史中传承了几千年。
比如星舰 7 EM-i 的低风阻,本质上是为用户服务的功能,而不是影响用户体验的宣传产品。
将这句话套在星舰 7 EM-i 身上,我们发现了更多用户优先、用途优先的设计。
譬如,星舰 7 EM-i 追求低风阻的用户利益,但它依然延续了传统的门把手设计;再譬如,智能车的座舱喜欢走向极简,但星舰 7 EM-i 依然保留了核心功能的实体按键。
找不到标新立异的设计,但这种美学服务体验的思考,既符合用户对一台车的使用直觉,同时符合一款 2024 年科技产品的审美。
价格战的本质是追求低成本,但真正推动技术进步,不在于纯粹的低成本,更在于打破用户的固有认知,拉近人类与科技的距离。
比如 iPhone 重塑了移动设备的交互方式;比如 Windows 定义了计算机的可视化窗口;再比如谷歌 Waymo 开创了无人出行的新商业模式。
银河星舰 7 EM-i 的定位并非旗舰级,但它的设计依然继承了科技产品的交互原则:高效的操作效率,吉利设计团队称之为「结合按键、拨片、旋钮和三块高清屏幕的“黄金三角”」。
从拉近审美和低能耗距离的外观设计,再到拉近智能配置与高效交互距离的座舱设计,银河星舰 7 EM-i 体现了中国汽车工业对使用体验的思考。
我们很欣喜地见证这样的设计思考,正在成为中国汽车新阶段的重要产品思维。
更重要的,是以吉利银河为代表的车企,正在将来源于中国文化、中国用户需求的设计理念,融合进横跨不同市场定位、产品形态的车型中。
设计塑造美好生活
如果说 21 世纪前二十年,中国汽车走过了学生生涯,正成为全新汽车秩序的挑战者,甚至布道者。
那么中国新能源,正在成为中国式汽车设计哲学的道场,它来源于用户需求,并服务用户体验。
回到吉利银河星舰 7 EM-i 代表的主流插混市场,消费者除了低油耗长续航,也正在呼吁优体验高审美。
或者可以这样说,除了希望汽车可以带自己走过更远距离,用户同样希望坐在汽车里的时间是愉悦的,看着开心,坐着用着舒心。
因为距离和时间是相辅相成的,承载人类跨越距离的汽车,同样需要服务人类度过路上的时间,开车和坐车美美与共,又缺一不可。
前面我们以银河星舰 7 EM-i 为例子,管中窥豹中国插混的创新趋势。从外到内,这款吉利银河全新力作,在座舱设计领域又给了我们哪些思考?
除了快准狠的交互,用户对一台车座舱体验的评价,往往就是朴素而严格的「长途久坐不累」、「回家不想下车」、「拉年货多多益善」。
新能源普及,除了电驱动丝滑的驾驶体验,另一个核心创新在于座舱空间最大化、座舱空间体验多元化。
或者说,对座舱空间的利用,深刻影响着一台新能源车能否突围而出。
历经传统豪华品牌的富丽堂皇,特斯拉掀起的极简风暴,中国车企正在寻找属于自己的座舱设计思路。而吉利设计团队,再一次证明了他们的匠心。
陈政在星舰 7 EM-i 首秀发布会上,引用千年以降的宋代古老中式家具「宴几」,启发新能源时代的汽车空间变化。
从宋代的七件套宴几到明代严澂改良的蝶几,中国巧匠对空间组合形式历来精益求精。千年后的银河星舰 7 EM-i,也尽可能呈现出更多样的座舱形态。
34,这是星舰 7 EM-i 的储物空间数量,不仅数量同级领先,质量也细致入微——加高的扶手区造就了高达 16 升的桥洞,就连同级常常用来凑数的门板,也实现了「雨伞+两瓶矿泉水+一瓶脉动」的空间设计。
除了物体装载,一台车更重要的是乘员承载。
银河系列 L6/L7/E5/E8 车型的座椅,我们都有深刻体验,并且均给我们留下优秀的印象。
银河星舰 7 EM-i 依然沿袭了对乘坐品质的追求,陈政表示,吉利设计团队模仿中国传统椅的弧度,让75 公斤用户坐进星舰 7 EM-i,腰椎负荷可以减轻 1.3 公斤。
并且,银河E5上首发的「沉肩坠肘」中国椅设计思路,同样出现在星舰7 EM-i。用加高的扶手和门板承托肘部,放松肌肉——另外,银河家族拿手的 10 层座椅架构和空气层坐垫靠背,同样为乘坐体验服务。
架构设计之上,是星舰 7 EM-i 依然追求享受型功能的「配齐」。比如,星舰 7 EM-i 高配的按摩功能,升级到了同级罕见的 14 点,覆盖腰背臀腿四大区域。
主流价位,很难做到经济实惠与舒适享受并存。但从星舰 7 EM-i 的座舱,我们能感受到吉利设计团队,希望用巧思带来高价值,在纯粹的价格竞争中走出属于体验的差异。
比如,同价位都在卷的智能座舱,星舰 7 EM-i 基本做到了一个不落:FlymeAuto 座舱系统、FlymeSound 定制音响、带打灯变道的智能巡航、12000nits 亮度 W-HUD,等等。
而在此之上,吉利设计团队强调中国用户体验直觉的美学符号、线条、型面,将这些科技配置包裹在星舰 7 EM-i 的每一个视角下。
人类与汽车共处的时间超过百年,百年间,座舱从「轮上沙发」进化到「第三起居室」。座舱内的「装潢」有了风格、追求,甚至成为科技的竞技场。
但回到本质,座舱仍然是人类与工具交互的场所,创新不应脱离对体验品质的追求,正如星舰 7 EM-i 发布会上的总结:
「器物的设计必须具备明确的用途」。
从设计力到品牌力
2023 年 2 月 16 日,吉利银河系列正式亮相。
20 个月对汽车市场来说弹指即逝,吉利银河以高效的方式,形成了对中高端新能源市场的全面覆盖,并且拿下喜人甚至惊人的交付成绩。
以今年的新品为例,纯电 SUV 银河 E5 上市 20 天交付即破万,100 天交付过 5 万台;A0 级小车星愿 16 天交付过万台;整个银河系列 10 月份销量更是达到了 63492 台。
而在交付、上市,乃至制造之前,每一款银河爆品都经历了吉利设计团队的精雕细刻——高端旗舰把设计拉满很简单,但定位国民车,却依然追求设计的精益求精,这也许更能代表中国品牌的「向上」决心。
为什么吉利如此看重设计?我们可以从陈政的心得中找到答案——今年 6 月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他提出中国车企破局的关键,在于「设计即战略」。
到了 10 月份,吉利中国星东方曜系列车型上市发布会上,陈政进一步讲这句话,用他二十余年的汽车设计经验总结为一条公式:「设计力公式的分母是成本和效率,分子是品质」。
在成本的最优解下提高效率,保证设计和产品的品质,然后用美学倍化一款产品给予用户的感官体验,这成为陈政,以及吉利设计团队,乃至于吉利银河连创佳绩的底层逻辑。
从银河 E8 首次提出「品牌超级符号」,到银河 E5 喊出「中国设计,全球审美」口号,再到如今银河星舰 7 EM-i 用「工必有意」的逻辑解决插混用户痛点,陈政和他带领的吉利设计团队,正在不同的车身形态、不同的动力形式之间,为吉利打造出统一的品牌印记。
而聚焦中国消费者主力购车区间的吉利银河,也没有止步于以往「量大管饱」的思维,而是致力于设计与制造、智能的有机融合,更好地赋能用户美好生活。
吉利正在书写的,不仅是设计创造爆款的故事,更是设计驱动品牌的故事。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