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届旺旺时报文学奖得奖名单揭晓

吴宣莹〈负压〉

萧名翊〈一箱过去〉

杨淳欣〈积雪的房间〉

薛好薰〈老渔人的写字桌〉

图/杨之仪

刘金雄〈对镜,遇见父亲〉

潘云贵〈继承〉

李佩琳〈梦的截图〉

陈盈慧〈养动物〉

林楷伦〈让鳖松口的雷声,是闷是响?我好想知道〉

蔡晓玲<猫城>

吕创〈混吃等死〉

汪钧翌〈耳朵〉

郭昱沂〈心好小姐的音乐田野〉

邱晓玲〈旷野的声音:台湾《客语圣经》开路者〉

张荟茗〈温柔靠岸〉

眭澔平〈来去龙发堂〉

第42届时报文学奖自7月1日起至7月31日截止征件,透过网路报名及挂号报名,共收到1643件作品参赛,其中包含影视小说组522篇(来自台湾372篇、中国92篇、港澳18篇、日韩4篇、东南亚11篇、美加17篇、其他8篇);散文组443篇(来自台湾280篇、中国119篇、港澳9篇、东南亚18篇、美加12篇、日韩1篇、其他4篇);新诗组604首(来自台湾463首、中国88首、港澳17首、东南亚25首、美加6首、其他5首);报导文学组74篇(来自台湾58篇、中国10篇、港澳2篇、美加1篇、其他3篇),经过初审、复审、决审的严格评审作业,于今日公布第一阶段得奖名单(不分名次),恭喜得奖者,也感谢所有参与时报文学奖的海内外作者。 我们将于12月11日(六)于时报大楼举行第42届时报文学奖颁奖典礼,现场揭晓各类组名次,欢迎作家、读者、文友莅临欢聚。因为文学,让我们在保持社交距离之余,犹能互相取暖。主办单位:旺旺中时媒体集团、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合作伙伴:台新银行

新诗组

刘金雄〈对镜,遇见父亲〉

设籍桃园市,元智大学管理硕士,目前服务于桃园市书画美术人员职业工会。得过一些文学奖,出版个人诗集「不能停止的浪漫」与「回声」。

得奖感言

这是首怀念父亲的诗,家父在我年少时期因病早逝,他心中一定有些许遗憾,我也是。他一定懊悔没能把父亲与一家之主的责任做好,但他值得我用一首好诗歌颂,一直都是。

新诗组

潘云贵〈继承〉

九零后,福建长乐人,现居高雄,中山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十四岁开始发表作品,曾获台北文学奖现代诗首奖、香港青年文学奖新诗亚军、扬子江年度青年诗人奖(散文诗)等奖项。已出版十余部个人图书作品。

得奖感言

是到第二天重新看了一遍得奖通知,才确定主办方没发错人。知道「时报文学奖」很多年了,直到今年自己才第一次参加,抱着「重在参与」这种自觉难以得奖的心理参加,结果被这个华文世界极具分量的大奖眷顾了。感谢!

新诗组

李佩琳〈梦的截图〉

笔名漫渔,来自台北眷村,曾长居香港,英国伯明罕大学应用语言学硕士,语文教师,台湾诗学及野姜花诗社同仁,台湾诗学散文诗首奖。

得奖感言

一直想为家乡城市里的小人物做个速写,疫情期间迁回台湾,望着满街的foodpanda和Uber Eats送餐骑士,那个形象就活现出来了。感谢时报人间副刊与评审,感谢所有曾经在我的小小鱼池划出波纹的你们。

新诗组

陈盈慧〈养动物〉

笔名Aurora。曾在台湾师范大学国文所学习古代思想。在哲思的灵机与摘诗的灵犀之间专情创作;交流为怀,终始无改。着有诗集《情书》。

得奖感言

由衷谢谢每一位阅读这首作品的你:你付出了一分钟;另一位你入目三分;以及你,用去的一瞬间,已足以筑一座凉亭或暖阁……

这么好,在岁月披离纷繁里,分给我,专一无缺的半刻和重温的五十九秒。

荏苒不易;如此难得。谢谢你。

影视小说组

林楷伦〈让鳖松口的雷声,是闷是响?我好想知道〉

1986年生,鱼贩,台中人,2020得过几座文学奖。

得奖感言

写作时,选择歌单是件超麻烦的事,感谢Deca Joins、大象体操、UA、青叶市子让我进入某个世界。

谢谢叶阿里、寺尾与想像朋友们、序陶叙瓷(你们最赞)。最感谢的是听我絮叨而后敷衍的林瑾瑜,就算是回个嗯,也都能安抚时常自信迷路的自己,找不到路也没关系,继续走下去吧。

影视小说组

蔡晓玲<猫城>

1986年生,来自砂拉越古晋,定居于吉隆坡。现任马来亚大学中文系高级讲师、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理事。写小说与散文,曾获花踪文学奖散文首奖。

得奖感言

古晋是猫城,地标是猫。有人说是因为猫很多,也有人说是因为鸟瞰图呈现了猫的形状。我也没有去搜寻根源,毕竟世界是用来感受而不是用来理解的。

小说要献给从小陪伴我的猫们。还要感谢主办单位,感谢评审,感谢杨隶亚。

影视小说组

吕创〈混吃等死〉

生于1989年,河北。自由写作者,独立电影制作人。

得奖感言

有一天,人类消失了…每个人留下各自的未完待续…而我只有文字…待续。

感谢评审青睐,谢谢时报文学奖工作小组所有成员。

影视小说组

汪钧翌〈耳朵〉

1992年生于新北,实践大学音乐系毕。现为剧场编剧。

得奖感言

一直对于小说有着近乎偏心的喜爱,在写作生涯迷惘的时期,这个肯定于我而言是个很大的鼓励。面对写作,没有更多的话要说了,就是继续写下去。

感谢评审老师、感谢时报文学奖、以及写作路上支持过我的人。

报导文学组

郭昱沂〈心好小姐的音乐田野〉

台北人。中文系毕业,留学法国学习视觉人类学。出过书,拍过片,教著书,目前专事文字与影像创作。

得奖感言

2013年初访,正当缅甸逐步开放,见识到了新旧交替的一片生气盎然。却不想,2021年军政府再度掌权,民主垂危。以此文作为祈福,但愿这个佛教国度早日恢复安乐净土。

报导文学组

邱晓玲〈旷野的声音:台湾《客语圣经》开路者〉

高雄美浓人,国立成功大学台湾文学系博士候选人,曾任中央研究院民族所专案助理。着有《台湾高屏六堆客家传统婚礼之研究》。

得奖感言

凝视一个被遗忘的田野,寻找一群开路者的身影。

「含泪播种,必欢呼收割!」这个奖的掌声属于台湾《客语圣经》翻译者。我谨代表受奖。

谢谢成大台文系钟秀梅教授指引我进入田调现场,曾昌发牧师牵动我与翻译群像产生连结。

报导文学重返擂台,感谢时报文学奖的评审们,让〈旷野的声音〉被听见。

报导文学组

张荟茗〈温柔靠岸〉

长期影像文字追踪大城,芳苑极限村落孤苦无依老人。曾获第21届磺溪文学奖报导文学类组磺溪奖、第22届彰化县磺溪美展摄影类组全兴奖。

得奖感言

感谢评审看见我,困陷泥淖,尝试当一名讨海小渔女。有幸跟随报导文学作家李展平老师,倾听、田野口述、临界点观察见习。

终于沿大城、芳苑海域,循落日表盘亲自下海,与百年传统接轨。许多渔民不为繁华脂粉所困,在污泥里挖贝类抓海蟹,捞取生活无尽藏,既搏海又赌命。

如今凛冽海风呼啸而过,风强悍,浪很碎,遥望蓝灰海域万波推涌,依稀可闻海的咸味。生活回到往昔清贫素朴,却被一股暖流围绕。

报导文学组

眭澔平〈来去龙发堂〉

考美术落榜读历史系竟获台大校徽设计、演辩冠军,持续写作投稿出版三十本文集,十座金钟金曲奖皆来自文学创作延伸。

从艰苦灾难新闻采访报导到中美英硕博士学术田调历练,完成全球258国与台湾319乡镇自助旅行实地摄影写作记录,积累40年丰厚人文艺术底蕴,透过台科大教授与文创分享传承。

得奖感言

感念母亲1959年生我难产瘫痪,父亲叮嘱我读书写作以争千秋,困顿封闭生活,淬炼写字画图照顾母亲22年。深入长驻龙发堂与647名患者生活14年,服务病友考到首席心理师与中医博士,期望大众借此关注社会底层精障边缘人,也明了龙发堂存在的意义。

散文组

吴宣莹〈负压〉

写字的人/临床工作者/花道生徒。

诗、散文和评论散见报刊,着有诗集《忐忑》(双囍)。现居北海岸。

得奖感言

为着疫情,过去一年多以来,我时常收到来自人们的致谢与慰勉,我知道,他们眼中的我位居(传统意义的)第一线。

但不是啊。在这个很小的共同体,我们每个人,都是彼此的第一线。

感谢行医与写字路上遇见的所有人。

散文组

萧名翊〈一箱过去〉

淡江大学资管系毕,目前正在努力扮演称职的资讯工程师与具备良好信仰的人。2016年开始尝试写作,尝试与另一个自己对话,认识另一组文字与情感,期许可能是初衷的梦想真能实现。曾获金车奇幻小说奖、新北市文学奖、林荣三文学奖、马祖文学奖。

得奖感言

感谢神,感谢时报文学奖给我这分荣耀,这分公开面对自己的机会。这篇散文代表的是过去自以为了解爱与被爱的自己,像不愿长大的孩子,单纯任性得让我无比怀念又感慨。其实有说不完的感谢,也有与此相等的亏欠。

散文组

杨淳欣〈积雪的房间〉

笔名杨淳心,生于处暑,相信夏末诞生的孩子个性里都有未褪的热情与缓生的凉意。念过医学院、公卫学院,目前为工程师兼职写作,无法戒掉对生活种种可能性的好奇心。在喜欢与讨厌自己之间徘徊不定,每天都要发起推翻自我的革命。

得奖感言

在写作上,我一直是个缺乏工具的人,感谢前辈们的帮助,我终于有了第一块磨刀石。

对于生活,我总是纸短情长:想说的多,出口的少。敲破手心里紧握的那颗小石子,费力在碎片上刻出字来 ,我是幸运且幸福的。

散文组

薛好薰〈老渔人的写字桌〉

高雄人。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毕业,现任新北市明德高中教师。

得奖感言

想起这些年相继远行的双亲和朋友,收到得奖通知时,原本的喜悦,便如一罐糖蜜倾倒入海,感觉被稀释了,只剩感谢。

谨以此文纪念 先父薛泰山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