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550亿互换便利迎来新进展,与首次操作有何不同?
新年首个交易日,第二次互换便利操作迎来新进展。
1月2日傍晚,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公布了第二批互换便利操作结果,操作金额550亿元,超过了首次操作规模。
同日早间,中国结算发布通知称,为更好支持互换便利顺利开展,决定对在中国结算办理的所有涉及互换便利的证券质押登记费实施减半收取的优惠措施。
元旦节前,央行公布将开展第二次互换便利操作,证监会同步发布消息称扩大互换便利参与机构范围。近日,包括国金证券、方正证券、红塔证券、东吴证券等多家上市券商相继发布公告称,证监会对其参与互换便利无异议,后续将按照规定开展互换便利操作。
记者向行业机构了解到,此次第二次互换便利操作中,质押品范围进一步扩大、互换便利费率下降、证券质押登记费实施减半收取等措施,进一步提升了机构资源使用效率、降低了参与成本。
此外,接近监管人士称,后续将持续跟踪评估互换便利工具实施情况,结合市场运行情况调整政策工具使用频率和投放节奏,保险等机构也已基本做好参与准备,持续推动相关机构用好、用足政策工具。
第二批550亿互换便利落地
根据央行1月2日公告,为更好发挥证券基金机构稳市作用,央行会同证监会持续推进互换便利落地。根据参与机构需求情况,央行启动了第二次互换便利操作,并于1月2日完成招标。本次操作金额为550亿元,采用费率招标方式,20家机构参与投标,最高投标费率30bp,最低投标费率10bp,中标费率为10bp。
第二次互换便利操作规模超过了首次。此前,央行于2024年10月18日开展了首次互换便利操作,规模为500亿元。据了解,截至2024年年末,上述500亿元已基本用完。
元旦节前,央行于2024年12月31日公布将开展第二次互换便利操作,证监会同步发布消息称,扩大互换便利参与机构范围。在首批20家参与机构基础上,根据分类评价、合规风控等条件增选了20家参与机构,形成40家备选机构池。每批次操作时,根据意向参与规模筛选出20家左右的机构参与人民银行招标操作。
同日,红塔证券、国联证券、东吴证券多家上市券商发布互换便利业务资格获批公告。截至发稿,近日还有方正证券、长城证券、国金证券相继发布公告称,证监会对公司参与互换便利无异议,后续将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要求,在批准的额度范围内,于指定交易场所开展互换便利相关交易。
行业机构人士表示,扩大证券基金公司参与范围,有利于支持更多合规风控有效、有参与意向和投资能力的非银机构参与人民银行互换便利工具,有助于行业机构通过差异化、市场化投放,促进发挥稳定市场的功能。
与首次操作有何不同?
除了操作规模扩大、参与机构扩容,第二批互换便利操作还有何不同?记者从行业机构处了解到,在第二次互换便利操作中,质押品范围进一步扩大、互换便利费率下降、证券质押登记费实施减半收取等措施,进一步提升了机构资源使用效率、降低了参与成本。
据了解,第二次互换便利操作质押品范围进一步扩大。允许参与机构提交持有的限售股、港股通项下持有股票等,大幅提升可用质押品范围,有利于机构提升资源使用效率。
同时,互换便利费率下降。根据1月2日人民银行公布中标费率,由首次的20BP降至10BP,进一步降低了机构成本。
此外,中国结算特批为互换便利质押登记降费。根据中国结算1月2日发布的通知,为支持建立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长效机制,更好服务保障市场机构参与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业务,中国结算决定对参与互换便利业务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涉及的证券质押登记费实施减半收取的优惠措施,其中港股通证券质押登记费按所质押股数(份额)为基础收取。
在行业机构人士看来,上述优惠措施降低了参与机构成本,有利于现有参与机构扩大业务规模,吸引更多新机构加入,扩大互换便利业务覆盖面和灵活性,为市场带来更多持续性“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