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髂关节炎」误判下背痛 他做完脊椎手术「痛到无法坐」

▲「骶髂关节炎」误判下背痛,他做完脊椎手术「痛到无法坐」。(图/示意图,非文中当事人记者李姿仪摄)

记者严云岑台北报导

50岁云先生长期有下背痛的困扰,病龄约有20几年,试过各种治疗方式,所有医生建议要执行脊椎手术,但进行脊椎手术之后,疼痛感甚至比之前更严重,甚至连坐下都有困难。后经诊断为骶髂关节炎后,进行微创骶髂关节固定手术并装置人工骨材后,终于成功解除疼痛感,也真正解决长期困扰他的下背痛问题

台湾脊椎微创学会理事长王超然表示,根据国外大型研究统计,骶髂关节疼痛问题占下背痛成因比率约15%-30%,脊椎手术越盛行的国家,比率越高。台湾虽然尚无公共卫生统计,但约有5成民众受下背痛困扰,其中有2成属骶髂关节疼痛,推测台湾的盛行率约10%,民众千万不可轻忽。

王超然表示,骶髂关节疼痛好发在40~60岁的中年族群,共同特色病患从年轻起就开始疼痛,并在50多岁达到高峰。由于国内对骶髂关节的诊断尚未发达,若去一般的复健诊所,常会被误诊为骨刺;而若不幸被误诊为腰椎问题,进行腰椎固定融合手术,更会增加骶髂关节的负担。

经国外统计,脊椎手术完后骶髂关节炎占腰椎手术失败症候群的45%,所以在脊椎手术之前一定要排除骶髂关节疼痛症候群的因素,否则腰椎手术完以后,骶髂关节炎会更加严重,病人的痛苦更多。

▲台湾脊椎微创学会理事长王超然与病患云先生合影。(图/记者严云岑摄)

要如何判断疼痛来源是不是來自于骶髂关节?王超然表示,可在了解病史后,进行5项理学检查,包含拉开(Distraction)、大腿猛推(Thigh Trust)、外展外旋(Faber)、扭转(Gaenslen)与挤压(Compression),若有3项为阳性,就有很高的机率得以确诊。不过,为了要避免伪阳性,还是会透过X光引导在关节放入长针,并注射麻醉药,若连续2次皆有明显缓解,就可确定病因

过去对于骶髂关节疼痛症候群的治疗方式除了物理治疗、口服止痛药或高频热凝疗法外,严重者还需要动刀进行手术,今年台湾通过审查,正式引进在欧美已执行8年多的「微创骶髂关节固定手术」,仅需开3公分伤口,就可以解决下背痛问题,惟目前医材尚未纳入健保给付,需要患者自行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