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利率时代+市场波动 资产管理“不可能三角”如何破解?
本报记者 郝亚娟 张荣旺 上海、北京报道
随着6家国有行和12家股份行陆续下调存款挂牌利率,存款利率进入“1”时代。8月以来,债市震荡备受投资者关注。
面对低利率时代和金融市场加剧,投资者有哪些变化?金融机构应该如何应对?《中国经营报》记者在“2024资产管理年会” 上注意到,多位业内人士指出,从资金端来看,投资者风险偏好较低,全球多元配置需求上升,这就需要金融机构不断提升投研能力,做好大类资产配置。
资金流向银行理财、公募债基
大额存单下架、存款利率再度下调……“存款搬家”现象受到关注。7月,银行理财规模高增。据华西证券研究所测算,截至7月31日,理财规模较6月末增加1.43万亿元。
在“2024资产管理年会”上,交通银行私人银行部总经理金旗表示,国内财富管理市场呈现四大特征:
一是投资者风险偏好较低。据央行《2024年二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数据,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比为61.5%,较一季度略有回落,仍处历史高位,反映居民储蓄意愿强、风险偏好低。大类资产“债强股弱”,也折射出居民风险偏好有待提升。
二是无风险利率明显下行,带动固收资产和固收产品的回报率走低。从产品端看,新发理财产品的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从去年同期的3.63%降至今年二季度末的3.05%,下行58BP。2024年上半年发行的资产管理类信托的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较2023年全年平均下降134BP。
三是居民存款流向银行理财、公募债基。一方面,监管整顿“手工补息”、银行下架通知存款推动无风险利率下行,带动居民财富由存款流向资管产品。另一方面,债牛行情吸引资金流入理财产品、公募债券型基金。2024年上半年,中证全债指数上涨4.31%,截至2024年6月末,据银行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数据,全市场银行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28.52万亿元,较2023年年末增长6.42%;据基金业协会统计,全市场公募债券型基金规模为6.89万亿元,较2023年年末增长近30%。
四是居民的全球多元配置需求上升。适度的全球配置有助于拓宽收益来源,降低地域风险,分散配置股、债、商品等低相关性资产有助于提升组合的风险调整后收益。受海外资产收益走高以及黄金走势强劲等因素影响,公募QDII基金、商品型基金存量规模在2024年上半年分别增长19%和78%,国内投资者的全球配置、多元配置需求持续释放。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联合蚂蚁集团研究院和蚂蚁理财智库发布的《中国居民投资理财行为调研报告(2023)》显示,在投资理财行为方面,2023年居民期望收益逐渐降低,理财产品配置偏好更加集中和偏于保守,公募基金配置继续降低。其中,权益类配置降低、固收类增加,体现出避险的特征。银行存款类、公募基金和债券类资产仍然是2023年居民投资比例最高的三项资产。
多元配置降低组合波动风险
业内人士指出,面对当前市场变化,践行投研驱动下的资产配置是财富管理机构的应对之道。
金旗表示,资管新规落地以来,国内资本市场已经回归“不可能三角”(指不损失本金、获得超额收益和保证自由申赎三者不可兼得),随着无风险利率持续下行,存款吸引力下降,信托、理财等产品收益走低、波动加大,传统的单一固收投资早已无法适应当前市场。对财富管理机构而言,结合投研前瞻视角,引导客户分散配置低相关性资产,可有效降低组合波动风险,让客户的投资理财更容易坚持。在资产配置组合中,各类资产拥有不同的功能定位,比如权益资产是个人投资者分享经济增长红利的重要工具,固收资产是长期收益稳健增长的“压舱石”,而黄金则可以对冲极端风险事件、提升组合的风险调整后收益。
浦银安盛基金首席指数量化官楚天舒认为:“低利率的环境趋势下,资产端肯定要配固收类的产品。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利率降低,银行的收益都是降低的。整体来看,投资者风险偏好较低,金融机构如果照顾到当下投资人的情绪以及风险偏好,那么资产配置的主要方向是固收类产品。作为专业的投资人,金融机构应该考虑到投资人长远的利益,可以先从区域的角度考虑全球的资产配置,从风险偏好考虑的是股债的配置,下一步再考虑权益中间行业之间的轮动配置。”
对于投资者而言,华宝证券分析指出,随着存款利率的不断下行,原先高息储蓄、大额存单等居民熟悉且无风险的投资方式可能越来越少,且收益在不断走低,但居民渴望财富增长跑赢通胀的需求不会减少。在低利率环境下,投资者需要合理分配资金,在留存一定的现金储备之外,按照自己的需求在低风险收益稳定的债权类资产和高风险高收益的权益类资产等大类资产间进行分配,均衡投资。
(编辑:朱紫云 审核:何莎莎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