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荔枝网评:用好博物馆,做好“大事业”

特约评论员/李红军

"南京的博物馆还是很有看头的,六朝古都,还有后面的明代、清代,东西还是很多的。"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为南京的博物馆点赞,并叮嘱广大文物工作者:"要把博物馆事业搞好。博物馆建设要更完善、更成体系,同时发挥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一座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博物馆,承载的是历史记忆,传承的是绵长文脉。以总书记点赞的南京六朝博物馆为例,它是目前国内展示六朝文物最全面的遗址博物馆,也是反映六朝文化最系统的专题博物馆。踏入博物馆,从东晋的俑群、南朝的青瓷莲花尊中,观众能感受到历史的温度;当志愿者们声情并茂地讲述1000多年前的历史时,观众也被带入到遥远的时空隧道中,与嵇康饮酒,与王羲之对话。

博物馆是一项大工程、大事业,承载着历史,凝聚着民族文化基因。近年来,各省市区注重加强博物馆建设,不同风格气质的博物馆不但受到大人们的喜爱,也受到青少年的青睐,成为热门打卡地。节假日里,青少年们来到博物馆开眼界、长知识,在"润物细无声"中了解历史、走近中华传统文明。

博物馆是中华民族的基因库,是锻造青少年意志品质的"大课堂"。泱泱华夏,孕育了传承五千多年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华夏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和文明,河姆渡文化、龙山文化、殷墟文化等璀璨夺目,令人自豪。珍藏于博物馆的一件件历史文物见证着中华民族的苦难辉煌,我们要用好这些文物资源,加强历史教育,让青少年在博物馆中感受家国情怀,传承文明、敬畏历史、培根铸魂,成长为堪当时代大任的栋梁之材。

博物馆是青少年开阔眼界、汲取知识的场所。博物馆里不但陈列着一件件历史文物,还有丰富的文化典籍,内容包罗万象,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农业、军事、医药等,应有尽有,堪称文化宝库。青少年通过参观博物馆,会学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这对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大有帮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科技元素越来越多,尤其通过声光电等数字场景的应用,把更多的文化元素呈现在荧屏上,强化了视觉效果,也让青少年有了更为直接的新体验。

博物馆也是促消费、扩内需的重要场所。国家文物局最新数据显示,全国博物馆总数达到6565家,免费开放率超过90%。2024年春节期间,全国博物馆8天共接待观众7358.01万人次,同比增长98.6%。我们看到,当今的博物馆已经与经济消费相融合,从博物馆"研学热"到文化街区成"顶流","文化味"与"烟火气"交融,充实了人们的精神需求,也为繁荣文旅市场、推动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全国两会期间,一些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围绕着博物馆建设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和提案,如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构建中华文明展览展示体系,优化免费开放服务措施,深化馆校合作机制等。一座博物馆就是一个教育基地,博物馆里承载厚重的中华文明史。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用好博物馆,做好"大事业",多一些和博物馆的深度接触,进一步增强历史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助力添柴,谱写中华文明新篇章。(李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