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日看国际永续发展脉络与趋势
从地球日看国际永续发展脉络与趋势,简又新提出前瞻看法。图/作者提供
每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在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是一项具有高度启发性意义的国际活动,除了定期检视环境保护进程与成果,同时前瞻未来推动方向。以今年主题「地球与塑胶」(Planet vs. Plastics)为例,目标希望团结各国之力达到2040年减塑60%目标。
自1987年由联合国「布伦特兰委员会」(The Brundtland Commission)发表《人类共同的未来》(Our Common Future)报告,确立以永续发展为中心思想的人类文明新典范迄今已37年,这段期间的环保议题至少在冲击范畴、参与层次及解决策略等三个面向上都显著改变。
首先,环境议题种类由初期1960年代起的空气、水、废弃物管理等境内地区性污染问题,至1970年代起毒化物跨境、酸雨、臭氧层破坏等国际区域性问题,及至1980年代兴起的全球暖化、气候变迁及生物多样性等全球性议题,冲击范围不断扩增,解决的难度也逐步升高。
在参与层次上,已由初期民众与环保团体自发性倡议与宣导,升高到国际公约、国家法令与制度,甚至全球永续供应链的要求,议题内涵也由单一环保议题,扩展至包含ESG三个完整面向的企业永续主流意识,促使全球企业必须将永续议题纳入企业核心与经营策略。
此外,在解决策略面向上,过去面对环保议题主要以法令与行政管制,以及污染技术与预防为手段。随着企业永续潮流兴起,必须纳入更多元经济工具及绿色金融政策,从法制、技术、社会及经济等构面建立更完整的因应策略,以有效回应当今国际永续发展潮流。
近年我国政府推动净零与永续发展相当积极,陆续推出如「台湾2050净零排放路径及策略总说明」、「净零排放路径112-115纲要计划」、「公司治理3.0永续发展蓝图」、「上市柜公司永续发展路径图」及「上市柜公司永续发展行动方案」,以及「绿色金融行动方案3.0」等,尤其去年通过《气候变迁因应法》,更奠定国家净零目标及气候韧性法制基础。
为协助企业达成净零目标并与产业成长发展取得平衡,我国也已于去年8月成立台湾碳权交易所,积极因应国际趋势,不断调校相关策略。因应速度之快、推动力度之高、影响之深远,确实值得肯定。
展望前方局势,我国政府已与国际2050净零排放进程齐步,企业也须掌握趋势、因势利导,积极调整经营策略与运作模式,减少气候变迁与国际永续发展潮流造成的冲击,进而创造崭新经营愿景与永续共赢成果。(本文作者:简又新无任所大使、台湾永续能源研究基金会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