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至4.8折?打折潮,蔓延到了深圳后花园
最近,房地产行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一些案例,让人看了百感交集。
其中一个是这样的:
网传广东惠州大亚湾海伦堡·臻悦府项目,备案均价最初为14425元/平方米。但有爆料称,现在这个项目低楼层价格仅6800元/平方米,中高楼层价格也才7000元-7200元/平方米。
于是,“低至4.8折”、“破了大亚湾的最低纪录”,成了“惠州降价最狠的楼盘”等说法开始流传开来。
更让人意外的,是当地房管局工作人员的淡定:
这与过去几年来,一些地方楼盘大幅降价就会遭遇相关部门“批评”,形成了鲜明对比。
最新报道显示,当地管局工作人员回应称,网传折扣低至4.8折系误读。因为该项目分装修和毛坯,装修和毛坯的价格不一样,目前在售价格低的是毛坯交付。
同时,该项目工作人员也表示:“目前已经下调了备案价,降到了现在的9000-10000元/㎡。”
但即便是将备案价下调到“9000-10000元/㎡”,也意味着打了7折左右。
这个降价幅度,在今天可能不是什么个案了。然而,这个地方,可是临深地区,是知名的深圳后花园啊。
01
之前有公开的文章是这样介绍惠州和大亚湾的:
从交通规划看,当地也在积极协助深圳机场至大亚湾城际惠州段、深圳地铁21号线延伸至大亚湾等规划建设工作。
如果一切都按预期中的进行,大亚湾这样的地方传出房价打“4.8折”的消息,显然是让人无法想象的。
但这几年风云突变,连深圳楼市自去年也开启下行趋势,一些二手房据说下跌2成。作为后花园的大亚湾,楼市行情连连下挫,似乎也就没那么不可以接受了?
当地房管部门都能“淡定”以对,信号意义不言而喻。
下一步,房价到底如何走,这里不讨论。但这个案例,其实反映出一个过去也被讨论过的问题,那就是,大城市周边的卫星城、睡城,到底还有没有未来?
02
过去几十年来,楼市的表现可以说是大家评价一个区域发展潜力的最通用的标准之一。
如果以这个标准来看,近几年随着疫情影响、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人口状况变化,全国范围内确实有着越来越多的卫星城,遭受了巨大冲击。
比如,自2017年下半年开始,作为北京卫星城的燕郊地区,房价就开启了打折模式。甚至腰斩、半价现象,都很普遍。
此后,这一现象似有向南方地区转移的趋势。
如作为南京卫星城的句容,虽然在2021年底就与南京开通了城际轨道交通,但房价3年内猛跌4000元/㎡。
现在,大亚湾的行情显示,这一情况又正从京津冀、长三角,转移到了大湾区。
其实,放在当前的大背景下来看,大城市卫星城的房价首当其冲,一点都不让人意外。
毕竟,这些城市之所以叫卫星城,不仅是因为临近中心城市,更是因为缺乏足够独立的产业支撑,在发展上很需要借势中心城市。
在整体发展形势乐观的时候,这些卫星城与母城可以实现“一荣俱荣”,但是,一旦内外部形势发生变化,缺乏稳定产业、人口支撑的“睡城”,就很容易显示出脆弱的一面。
房价变化就是一个最直观的信号。
另外,这里面还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那就是在轨道交通建设、都市圈建设、新区建设等多重红利刺激之下,不少卫星城的房价实际在过去几年经历了一个透支的过程。
比如,句容开通城际轨道交通后,房价反而下落了。这其实是红利兑现后,市场开始回归“理性”。
此外,像四川天府新区视高片区的房价,最初在新区概念的助推下平地起高楼,后随着相关政策落定,房价也几乎出现腰斩。
至于都市圈发展,虽然是一个大趋势,但在人口、房地产、轨道交通建设均不同往日的大背景下,这个红利的兑现也同样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所以,市场的预期难免也要经历回调。
03
卫星城发展,其实在过去十多年里是受到鼓励的。不同层级的政策都提出,支持中心城市将部分功能和产业,转移到周边中小城市,打造卫星城。
但还是那句话,形势比人强。在目前的现实下,完全依靠母城反哺,缺乏独立支撑能力的睡城,正在遭受更大的不确定性。
2017年,有研究者评选了“中国最有前途的十个卫星城”。分别是:
时至今日来看,如果仅从房价角度,这里面的一些城市,显然已经很难支撑“最有前途”这个结论了。
不过,我们会发现,上述卫星城,其实类型是很不一样的。
比如,佛山、东莞、南通,这些已经是万亿级城市,也是工业重镇,抛开临深、临广、临沪的加持,本身也是有相对独立的发展基础。
万亿城市一季度GDP表现
同样的,昆山、太仓,作为全国最强县级市,虽然看起来级别不高,但也有着自己的产业底子。所以,它们从长远发展看,依然不容低估。
但一些更多靠中心城市溢出效应,主要只能作“睡城”的卫星城,显然就不一样了。
说到底,不具备产业、人口方面的稳固基础,也就难以掌握发展的主动性。哪怕是背靠一线城市,也注定难掩脆弱性。
这一点,对城市发展来说是启示,对大家选择城市和区域,同样是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