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苏两县牵手32年创造“教育奇迹”
(韩帅南)“今年高考,我们‘海安班’平均分是616.6分!以709分夺得丽江市理科‘状元’的学生也在我们班。”21日,来自江苏省海安市的老师唐义凯自豪地向记者介绍。不过他口中以“海安”为名的班级并不在江苏省,而是位于刚刚退出贫困县序列、俗称“小凉山”的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
宁蒗县地处滇西北横断山脉中段,曾是一个集“山、少、边、穷”于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教育起步晚、起点低、底子薄。直到1988年,宁蒗是与海安县达成“木材换人才”的“宁海之约”,由海安抽调教师到宁蒗教学,宁蒗则每年为海安提供木材。合作开始后的短短几年间,宁蒗初中中考的上线率、升学率,很快由原来的丽江垫底,跃居丽江第一。1990年,“宁海之约”告一段落,但两地的教育合作却不断升级。
2016年,“海安班”在宁蒗县民族中学创立,班级每年招收宁蒗县成绩优异的初中毕业生,由来自海安的优秀老师为“海安班”授课。2019年,首届参加高考的“海安班”就创造出一个“教育奇迹”:班级学生高考成绩680分以上达4人,最高分697分,全班平均分605.4分,居丽江市第一,有3人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
“实事求是地说,宁蒗学生的底子会比海安学生稍差一些,但他们身上都有一股子不怕苦的韧劲。海安老师们也会牺牲休息时间为他们补课,帮他们补足短板。”唐义凯说。
“‘海安班’让我印象最深的一个男生,他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考取清华大学。”谈起自己的“得意门生”,唐义凯满脸骄傲,“他自己非常刻苦,我们也会全力培养他。今年高考他成为了丽江理科‘状元’,也如愿进入了清华大学。”
唐义凯介绍,“海安班”的学生中有不少家庭条件比较困难,还有部分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而来自政府、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的补助、助学金等为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保障。“我们海安老师也会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设立奖学金,为贫困学生解决困难。”
自1988年开始,先后有超过280人次的海安教师来到宁蒗支教,他们接力培养出2万多名初高中毕业生,不少学生成功走出大山,迈入大学之门,改变贫穷的宿命。
“海安老师们不仅带来先进的教育经验,更改变了‘小凉山’人民的教育观念,群众的思想已经从‘读书无用,打工挣钱’向‘教育改变命运’转变,从根本上推动了‘小凉山’教育事业的长足进步。”宁蒗县民族中学副校长侯文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