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诈欺猖獗「申请30万笔诈骗门号得逞」 监院点名政院打诈不够力

▲中华民国监察院。(图/记者林敬旻摄)

记者杜冠霖/台北报导

监察院办理112年「政府防制电信网路诈欺之对策与检讨」通案性案件调查研究一案,监察院各委员会联席会议昨(13日)通过监委提出通案性调查报告,报告指出,电信网路诈欺案件已严重损及国人生命、财产,成为国安危机,即便政府陆续制定打诈纲领,去年电信网路诈欺案件数量仍突破2万件之历史新高。监院要求行政院重视,并督同所属建立跨部会整合机制,积极检讨改进,以保障国人生命财产安全。

监察院去年启动「政府防制电信网路诈欺之对策与检讨」通案性案件调查研究,交通及采购委员会、内政及族群委员会、财政及经济委员会、教育及文化委员会、外交及国防委员会、司法及狱政委员会联席会议昨(13日)通过监察委员赖鼎铭、范巽绿、赵永清、叶宜津、林文程、赖振昌、王丽珍提出通案性案件调查研究报告,促请行政院确实评估改善相关缺失。

监委赖鼎铭、范巽绿、赵永清、叶宜津、林文程、赖振昌、王丽珍指出,政府虽陆续制定「打诈纲领1.0」及「打诈纲领1.5」,惟至112年电信网路诈欺案件数量仍突破2万件之历史新高,情势不容乐观。综观国内尚有门号核配浮滥、数位平台治理制度亟待建立、人头帐户仍待有效控管、虚拟货币制度有待健全,建议行政院持续积极检视行政面稍嫌薄弱之环节,透过上游清源防制提高整体打诈综效。

监委并表示,行政院虽已动员16个部会推动识诈措施,112年触及人数已达3亿3千万人次,然均「以量取胜」,长期高强度且重复之宣导有边际效用递减之虞,难以具体衡量效益。因诈骗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影响范围几乎扩及全民,因此识诈工作需要与民间公司、社团、宗教团体、社区组织合作,推动各项识诈作为。建议政府在识诈策略方面宜导入「公私协力」及「循证治理」概念,俾提升政策效果。

报告指出,政府于防堵境外来电虽已略具成效,然竟发现有嫌犯可向电信公司申办逾30万笔门号情事,显见电信门号KYC管理上仍有疏漏。虽政府已发布施行「电信事业用户号码使用管理办法」取代位阶及拘束力较低之行政指导作为,然成效仍待观察。建议111政府专属简讯码之覆盖率及黑莓卡之风险宜持续强化控管。

再者,诈骗讯息在社群网站及通讯软体极为泛滥,绿色通道等下架措施,除量能微不足道、缓不济急外,并常于下架后又立即上架,宛如猫捉老鼠。资安院提出AI协助快速辨识诈骗广告技术,处理量能50万笔/月,殊值政府评估。我国数位平台目前仅以特定议题分散式立法方式进行治理,有欠周延。建议政府在平台治理部分,仍须考量国情进行缜密规划,以公开透明方式,积极与国人沟通,制定相关治理法制。并于平台治理机制尚未完备前,能针对数位平台建立公正、透明、定期之评鉴机制。

七位监委也指出,诈骗集团诈骗国人之目的不外乎取得金钱,因此金流管制及洗钱防制措施实属打诈政策之核心。第三方支付所使用之虚拟帐号,因审核较宽松已成为诈骗工具;人头帐户及警示帐户数量未能有效降低,将成为整体政府打诈措施中最薄弱之一环。虚拟货币具去中心化、高度匿名及快速跨境移转等特性,已成为诈骗集团诈欺洗钱犯罪之工具。

最近,立法院完成刑事诉讼法修正后,调查及搜集证据得使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追踪被告或犯罪嫌疑人,也得以「M化车」调查行动通讯设备的位置、设备号码或使用的卡片号码,足以有效提升政府科技侦查能力。随政府不断强化管控诈欺力道,诈欺集团亦持续开发崭新模式以诈取人民财物,目前已陆续发现诈骗集团收买电信、金融及司法检警人员与律师,预期电信、网路或金流人头法人化亦将泛滥。且随着科技持续进步,国人亦将面对诈欺集团运用人工智慧及深伪技术之诈骗,监委建议政府宜提前拟定对策,以收防微杜渐之效。

监委忧心,电信网路诈欺已成为世界趋势且组织分散遍布全球, 国际互助及合作较过去更显重要,但是我国国际处境艰困,国际合作面临许多困难,虽政府在外交艰困情形下仍努力签订司法互助协议、深化交流及增派常驻或临时联络官等,监委勉励政府仍应突破外交困境,透过各种管道打击诈欺集团利用国际隔阂所制造之侦查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