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大「A+成绩通膨」含金量降 清大「T分数」反制甜学分爽课
▲清华大学推出「T分数」制度,被教育部选为高教深耕亮点。(图/清大提供)
记者许敏溶/台北报导
台大因实施等第制造成学生分数膨胀现象。阳明交大也有类似状况,A和A+占比从49%提高到60%。清大则在4年前推动「T分数」,学生若修太甜课程,即使拿到高分,T分数反而偏低,清大在成绩单上更同时显示等第制与T分数,不仅导正学生修课心态与学习成效,更被教育部选为高教深耕亮点。
根据台大统计,学生成绩实施等第制造成分数膨胀,「A+与A」占比从46%增加到58%,高于国外大学30%至35%,其中光A+占比就从20%提升到30%。类似状况也出现在阳明交大,甚至比台大还严重。
阳明交大教务长陈永升坦言,阳明交大也有类似「成绩通膨」状况,过去10年来,学生在「A和A+」成绩占比,从49%提高到60%,其中A+占比从25%增加到36%,几乎都是A+提高导致。会发生这种状况,主要是成绩牵涉到未来升学,A和A+两者差很大,导致学生积极向老师争取成绩,但也老师认为,学生表现都很好,值得这样成绩。
对于A和A+占比太高,陈永升认为这样不太好,趋近于齐头式的平等,但A+占比多寡要设定多少是见仁见智,阳明交大未来会建议老师,希望A+占比在20%以内。
清大也曾出现「成绩通膨」,但在推动「T分数」后,已有效改善学生状况,且「T分数」措施更被教育部选为高教深耕计划的亮点。
清大教务长巫勇贤说,清大在4年前就意识到分数通膨现象,所以推动「T分数」,等第制分数可透过公式转换为T分数,学生若修太甜或含金量太低的课程,即使拿到高分,T分数反而偏低,反之若学生修的课很难,即使分数偏低,但T分数反而会偏高。
巫勇贤表示,现在清大有60%学系采用T分数评分书卷奖,推动T分数后,学生的成绩单会同时呈现等第制与T分数,并加注说明T分数在班上排名,因为成绩可以展现学生的学习成效,学生的学习心态比较正向,不会因为某门课较硬而不修,或者某门课太甜而导致学生抢修。
对于在乎等第制成绩的学生,巫勇贤指出,很多老师都知道成绩膨胀现象,所以在看学生推甄资料时,并不是只看等第制成绩,老师最在意的是主科表现及专题与研究计划为主,学生在通识拿到高分不一定有帮助,建议学生不要只追求表面的成绩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