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供不应求,客户出面“助攻”,台积电3纳米代工要涨价?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倪浩 杨舒宇】近日,媒体盛传“台积电将上调3纳米制程的芯片代工价格,或带来芯片一轮涨价潮”。但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台积电客观上确实存在价格上调的逻辑,但作为商业信息大概率不会对外公布,且对终端用户的影响也较为有限。
媒体渲染台积电代工价格上调
台积电上调3纳米代工价格的消息甚嚣尘上,6月18日台积电台北股价跳空高开,盘中再创历史最高纪录,继续维持近期的强势表现。
台湾《工商时报》6月17日透露,台积电3纳米产能供不应求,已被苹果、英伟达、超威半导体等七大客户包揽,订单预计已排至2026年。基于旺盛的需求,台积电或将3纳米代工价格上调5%以上,先进封装明年年度报价也约有10%-20%的涨幅。
报道还称,知情者透露,高通骁龙8 Gen 4将采用台积电3纳米制程中的N3E技术制造,较上一代报价上涨25%,且不排除引发后续涨价趋势。
《环球时报》记者发现,台积电上调价格的消息在上周就已见诸台湾媒体。当时的报道称,美国计划进一步限制中国获得先进人工智能(AI)架构技术,加上三星3纳米传出良品率不佳的消息,业内人士认为,台积电3纳米技术在全球享有“霸权”,产能供不应求,因此上游企业开始传出涨价的消息。
台积电在业界传出涨价前,就已暗示或将上调代工价格。据台媒报道,6月4日台北国际电脑展期间,台积电新任董事长魏哲家首次以新身份面对媒体,当时他就表示,台积电产品非常省电、良率又比较好,如此来看台积电产品堪称便宜,并暗示正考虑提高芯片代工服务的价格。他表示,考虑到英伟达芯片的价格,以及台积电在其生产中的重要作用,调涨生产费用再正常不过。台湾业界观察人士林宏文6月16日撰文称,魏哲家并非是突然这样说的,这是他直接表达自己的代工太便宜,接下来就只有涨价,这是对市场及客户释放出来的重大信息。
台媒引用国际投行高盛的观点认为,台积电通常在每年10月确定明年的芯片代工定价,在此之前与客户进行谈判约2-3个月。
台积电为什么上调价格?
奇谱科技创始人罗国昭5月底至6月初在台北参加了英特尔技术峰会和台北国际电脑展。罗国昭向《环球时报》记者表示,那时就已传出台积电涨价的消息。日本、韩国、中国香港和台北当地的从业人士分析认为,随着英特尔下一代客户端平台Lunar Lake两个核心模块(tile)采用台积电代工,各家芯片大厂的新一代高性能芯片产品也陆续交由台积电代工。正逢英伟达在AI热潮下,市值和盈利再上新高,且其下一代AI芯片Blackwell也将采用台积电的工艺,这些均是台积电可以趁势涨价的理由。
台湾《先探投资周刊》6月13日报道称,台积电涨价得到了其主要客户英伟达的支持。根据报道,英伟达CEO黄仁勋近日表示,台积电的“服务”价格太低,且它对世界及整个产业的贡献在其财务数字中并未被充分展现,会支持台积电在芯片代工、CoWoS(先进封装)上的报价。
林宏文对此分析认为,当最大客户之一的英伟达都同意台积电涨价,显然台积电涨价已完全没有障碍;另外,目前全球芯片代工业的供需关系上,台积电做的是“孤门独市”的生意,如果不给台积电生产,别的地方也拿不到芯片。
罗国昭告诉记者,因为供不应求,台积电客观上确实存在涨价的逻辑。但是目前台积电官方并没有明确涨价消息。
而对于是否会因为产能太抢手而涨价,借此“反映价值”,台积电回应称,定价策略始终以策略导向,而非以机会导向,会持续与客户紧密合作以提供价值。
罗国昭根据自己多年的从业经验认为,媒体报道的涨价与产业链间的价格上调,是两个层面上的事情。他说,供应链之间的价格调整从来不会声张,甚至会作为商业机密而被严格保护。尤其是台积电面对几大客户,存在着不同的利益分配,涨价更是不会向外透露。而此时放出涨价信息,是一种市场策略,有制衡几大客户的意图。罗国昭分析称,“涨价”的压力,对于中小型先进芯片设计企业更大。由于投产规模和资金有限,企业只能选择将更多的制造环节,一并交由代工厂完成,如台积电着力突破的先进封装环节。对台积电来说,掌控客户的更多制造流程,对拴住客户、拿到好收益更为有利。
涨价会不会传导到消费端?
台积电3纳米制程主要订单来源包括苹果、高通、英伟达、超威半导体这四大客户,主要应用在尖端手机芯片和AI芯片中。中关村信息消费联盟理事长项立刚18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理论上上游代工涨价,将传导到芯片价格上,导致苹果等产品价格上涨。但因为苹果手机定价高,溢价率也高,不会因此而上调价格,因为这会抵消苹果今年以来低价促销的市场效果。
罗国昭持相同的观点,他认为消费者不必担心手机涨价的情况发生。首先是苹果整机价格比较高且包含大量的零部件,芯片代工成本只占全部成本的很小一部分。即使代工成本上涨,因为苹果规模化的采购,其成本也会被无限分摊,反映在终端手机上则微乎其微。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小米等国产手机。
另外,罗国昭认为代工价格上涨也不会影响到英伟达、超威半导体等AI芯片企业。但是可能会影响到中国AI芯片、自动驾驶芯片的价格,主要是因为这些企业的采购量有限,没有足够的市场话语权。
罗国昭称,虽然在美国的打压下,中国半导体3纳米制程的发展已受限,但除此之外,在成熟制程的芯片制造上,中国企业基本上已悉数拿下,且已在国际市场上展示出相当的实力。他说,“在芯片制造领域,我们不能只盯住3纳米这些金字塔尖,还要看到普遍应用于机电产品、汽车等的芯片,这些才是市场的大头。”
6月13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也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在走出周期性低谷后,电子产品需求正在逐步恢复增长,一季度手机、笔记本电脑全球出货量分别增长约10%、4%,复苏回暖势头明显。在终端产品需求带动下,5月中国集成电路出口、进口金额分别增长34.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