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重庆经济发展新态势——对话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经济系主任汪锋教授|重庆新质观③•视频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夯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物质技术基础的重要举措,更是必然趋势。
观势者明,析势者智,顺势者成。立足粤港澳大湾区,走进区域重大战略覆盖的重点城市,寻找中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熠熠生辉的亮点,开启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数字化深调研第3季活动——今年5月至8月,羊城晚报携手全国多家媒体开展新质生产力全国行,通过深调研报道为读者呈现科技创新潮涌,产业迭代风起,数智化动能澎湃的新质生产力“焕新”图景。
日前,羊城晚报采访团队对话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经济系主任、重庆市普通本科高等学校经济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汪峰教授,就重庆在支柱产业发展、数字经济发展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访谈。
羊城晚报记者:2023年,重庆市GDP 迈上了3万亿元新台阶。在您看来重庆经济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当前重庆的重点支柱产业有哪些?我们怎么来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汪峰:重庆的经济特点是比较“实”。在重庆的产业中,制造业的占比是比较高的。特别是现代制造业、高端制造业在重庆有很好的发展。这跟重庆的发展历史有很强的关联。作为西部最重要的工业城市,大量的工业产品的产出整体拉动了重庆市的经济发展。
2023年,重庆市政府提出要着力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迭代升级制造业产业结构,全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这是全市经济工作的重点。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材料三大产业集群,这也是我们的基础产业。
除了这三块以外,其实重庆还有其他很多的重要的先进制造业。比如说大家用到这个手机的屏幕很多是在重庆来进行制造的。
羊城晚报记者:重庆的数字经济发展现状是什么样的?如何更好的推进数字化经济发展?
汪峰:数字经济应该说是中国目前非常重要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转型的一个领域。数字经济的一个特点是为城市的核心区带来很高的产值。所以重庆市目前也是推出了全市的数字经济发展的计划,被称之为楼宇经济。重庆目前在大力推动中小企业甚至是小微企业在数字经济领域进行创业。就是企业规模可能不是很大,然后可能在业界也是不是那么知名的一个企业,但它能够解决一些重要的这样一个问题,能够这个创造很好的产值。这些企业在重庆应该说现在数量是比较大的。
羊城晚报记者:重庆是全国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这方面重庆有什么比较好的一些经验?未来有什么样的发展趋势?
汪峰:重庆的汽车产业从产能上来看的话,应该说在全国排名是比较靠前的,另外重庆最大的一个优势是汽车产业的产业链非常的健全。比如说要生产一辆汽车,在重庆你是可以把所有的零部件都找到的。当然这个背景是因为很早的时候重庆就开始从事这一行业的生产。重庆最早的时候有很多的民营企业生产摩托车,他们靠做摩托车零件起家,所以它能转到这个汽车零件的生产上来。它是有整个产业的历史传承,包括产业工人的技术水平也是非常不错的。
现在重庆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和亮点跟全国的趋势是一样的,那就是汽车的智能化和电动化。如果对重庆相关企业进行调研,你会发现很多的重庆企业是愿意投入大量的资源来从事该领域的研发。
羊城晚报记者:今年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第五年,这五年来您觉得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一些主要的成效体现在哪些方面?
汪峰: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列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它具有带动整个中国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历史的使命。从亮点和特色来说的话,我觉得产业的互补、产业链的延长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最主要的亮点。如果说只看成都或者重庆,要生产某个产品,那么你的产业链是不够长的,很多的零部件可能要依靠外地的配套,但如果是立足在成渝双城来看,你就可以完成整个产业链的配套。产品生产出来了之后,可以供应整个国内的市场,甚至还可以通过中欧班列和西部陆海新通道供应到其他国家和地区。所以产业的发展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当然其他的包括如交通物流以及各种制度的完善,应该看作产业发展的一个支撑。
羊城晚报记者: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推进与粤港澳大湾区有机协同发展,可以有怎样的着力点?
汪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有很丰富的人力资本。而且这边有大量的土地供给。粤港澳大湾区有技术、有资本,然后国家也有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对粤港澳大湾区的企业来说,它在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可以把自己的生产部门在中西部地区复制一份,实现扩大产能,提高效率。在不影响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企业的扩张。我认为,这种方式比去东南亚进行投资完全不一样量级的这么一个资源的供给,在中西部地区,包括各种制度、环境、人员的供给,应该说安全性是更高的。
羊城晚报记者:那当前重庆在经济建设中,下一步着力的方向有哪些?
汪峰:我认为,目前中西部地区在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还是不足。跟中国的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我们在同样的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之下,生产效率仍然是偏低的。这一方面需要企业、政府去加大投入到科学技术研发中,另一方面我们也迎来很大的机遇,那就是要发挥我们的后发优势。尽管我们现在技术水平稍微低一点,但是只要认真地努力地去引进先进技术,先进管理方法等,那么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中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
文 记者 刘佳宁图、视频 记者 潘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