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述评|清朗明净,慎终追远

解敏/文

对于中国人来说,清明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节日。千百年来,每到这个时节,人们便会前往祖先墓地祭拜,寄托哀思这也是中华民族传承已久的习俗。

岁月如流,清明习俗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演变,但追思祖先、弘扬孝道、积善成德的精神内核亘古流传。今天我们既要从传统中汲取精华,也当积极移风易俗、摒弃陈规陋习。

前不久,某地发布一纸禁令,要求禁止制造、销售冥币纸钱、纸扎实物等封建迷信殡葬用品,引发广泛热议。有不少人认为,禁令将传统祭祀习俗“一刀切”过于粗暴,为此招来不少批评声音。

然而很快“剧情”反转,有媒体曝光了该地一种名为“扎库”的特殊纸扎,大到可以扎出一栋纸质别墅,令人目瞪口呆。“纸别墅”占地足有30多平方米,造得极为仿真,内部还配备了大量家具,甚至可以供人进出。这样的一套“纸别墅”售价高达6800元。当地一些工作人员承认,“扎库”是当地的民间老传统,很常见,一般会在“大日子”上使用。

许多人似乎这才明白了当地政府“禁令”的用意。今时今日,我们是否还需要延续这样的传统习俗?要知道,2017年,当地曾有人硬烧二层楼高的“扎库”,最后消防队用上高压水枪才把火灭掉。这价格不菲的祭奠行为背后,更可能是攀比心理作祟,甚至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十几天前,上海金山一小区居民将未燃尽的锡箔灰盆放入沙发底引发火情;几天前,北京市通州区发生两起因点燃纸钱祭拜引发的火灾;福建省连江县浦口镇一村民扫墓烧纸不慎导致山火。每年清明前后,因祭祀引发的火灾屡见不鲜,有的甚至造成严重的人身损害和财产损失。“禁止制造、销售冥币纸钱”的初衷,很大程度上也在于此。

传统习俗与现代生活交织,寄托哀思的方式也当与时俱进,保持其活力与魅力。大量焚烧冥钱、香烛乃至“纸别墅”,不仅使本应清朗肃穆的祭奠变得乌烟瘴气、污染生态环境,更暗藏火灾隐患,与现代风尚也格格不入,理应摒弃。

近年来,“绿色祭扫”观念渐入人心,文明祭祀已蔚然成风。上海已全面实行无烟祭扫,通过鲜花等文明低碳的方式,不燃烧迷信殡葬用品,不在城市道路、广场小区等公共场所焚烧祭祀用品。同时,网络祭扫、代客祭扫等服务不断完善。还清明以清朗明净,缅怀祭奠重在于“心”,方能慎终追远。

阳光草木芳菲尽,最美人间四月天。这个时节,大自然的生命力正萌发勃勃生机,仿佛也在告诉我们,清明并不只是哀思的节日。纪念故人、告慰逝者之时,更要将对他们的缅怀延续到当下。珍惜眼前人,珍惜今日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让美好延续,不忘来路,活出精彩,才能让先辈们泉下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