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从月球上采集的,为啥嫦娥四号的样本,与美国存在差异?
目前的地月系年龄测定表明:月球在地球诞生不久后就相伴在地球左右,经历了几十亿年的磨合后,现在月球的公转周期恰好等于地球的自转周期,这导致月球永远只有一面对着地球,另一面则永远隐藏在了黑暗中。
尽管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就将人类的足迹留在了月球上,但六次登月的降落点仍然在月球正面,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纱依旧没被揭开。
直到2018年12月12日,我国的嫦娥四号成功降落在月球南极的艾特肯盆地,人类才第一次看到月背面的真面容。
三年以来,我国通过嫦娥四号累计获得探测数据3780G,取得了月背面表层形貌、矿物组成等多项研究成果,不过里面的绝大部分数据是我们普通群众无法理解的,只要知道这些数据是人类探索月球的一大步就足够了。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嫦娥四号又发现了一些东西,这些东西和五十多年前美国登月的大不相同。于是又引起一波热议:
美国登月是不是造假了?
为什么和我国探测结果会不相同?
国际著名学术期刊《Science Robotics》近期刊登了一篇名为《“玉兔二号”月球车2周年的月球背面移动与科学探索》的封面论文,这篇论文由中国科学院和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等家联合机构共同发表。
文中指出:科学家基于嫦娥四号在月背面采集的月球土壤样本,进行了月壤物理学力学特性分析,和此前美国阿波罗登月时采集的月壤完全不同。
这是怎么回事?
都是在月球提取样本,为什么会不一样?
研究结果表明,在玉兔二号月球车给出的月壤力学特点中,月壤风化层的承压特性和地球上的干沙和沙壤土类似,也就是说在地球上也能找到和月壤特征类似的区域,和阿波罗计划中获得的月壤相比,玉兔二号发现的月壤具有更强的承压性。
根据多个不同地点拍摄的图像也能观察到,玉兔二号车轮粘有大块团状土壤,但玉兔二号车轮本身并不会导致粘土,这就说明嫦娥四号着陆区附近月壤内聚力很大,包含高比例的凝集物,当车轮碾压时它们更容易团聚到一起。
那么美国登月是真的吗?
从历史记录上来看,作为当时航天竞赛的巅峰产物,美国用于载人登月的阿波罗计划从1961年持续到了1972年,总耗资达到了254亿美元,占据了当年美国全部科研经费的五分之一。
最后的结果是阿波罗计划累计登月六次,带回了超过380公斤的月壤,并且赠送给了中国一克月壤,虽然这一克月壤需要用放大镜才能看得清,还被一分为二送到了北京天文馆一份,但我国也凭这0.5克月壤前后发表了14余篇科研论文。
所以说在官方层面对于美国登月是没有怀疑的,而且如果美国当时真的造假,真的是在好莱坞摄影棚里拍摄的登月画面的话,苏联肯定会在第一时间站出来拆穿美国,以此来在航天竞赛中彻底战胜美国,但这一切都没有发生,所以说美国载人登月的真实性是不需要怀疑的,只是他们后来没再去过月球而已。
至于嫦娥四号的月壤和阿波罗带回来的月壤不同,主要是因为我国探测器的着陆地点,取样地点都和阿波罗登月时的着落点不同。
上面我们提到,嫦娥四号是第一次降落在月背面的探测器,它的降落点在南极的冯-卡门陨石撞击坑,而阿波罗在月球正面的月海上,两者的距离就相当于地球的赤道和南极。
要知道地球上隔几米的距离土壤都可能会有不同,更别说从撒哈拉沙漠中取一把沙子,再从海边的沙滩上取一把沙子,然后把两者进行对比研究了,所以月球上不同区域的月壤存在差异是完全正常的情况。
至于美国未曾重返月球,则是因为时代变了
因为苏联解体后美国没有了压力,完全不需要再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去进行载人登月了,毕竟它的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是彻头彻尾的赔本生意。
不过近些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各国已经有了对月球进行开发的一些想法了,包括中美在内的多个国家都准备在21世纪进行载人登月,并且都准备在月球上建立科研基地,实现对月球资源的细致摸排和开采。
而在所有月球资源中,最引入注目的就是氦-3
它是一种清洁安全且高效的核聚变燃料,地球上只有少得可怜的几百斤,但月球上有上百万吨,假如以后有能力进行大量开采,能源危机就将不复存在。
除了氦-3外,月球还有上百种矿物质,仅月海的玄武岩中就有着百万亿吨可开采的金属钛,它在航空工业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在人类对月球进行开发后,也许它还可以反哺航空工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