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防洪 滯洪池不該是唯一解
凯米台风雨炸中南部,高雄受伤最严重。陈其迈市长形容凯米像莫拉克加凡那比,但凯米并未造成中央管河川的堤防、桥梁等建造物大量破坏,或土石流堆填、淤积达数十公尺深,显然整个集水区雨量仍不如莫拉克。
高雄水利局说,排水工程有极限,个人同意。但后续要成立自主防灾社区,似乎没对症下药。成立防灾社区充其量只是提早撤离民众,但此次淹水似未发生如小林村撤离不及的问题。
个人观察到高雄治水特殊的现象是广设滞洪池。高雄在其辖管排水系统上至少已设置廿五座滞洪池,是全国之最。滞洪池是防洪手段之一,但在都会地区因土地昂贵、容量受限,勉强设置后,若再加上屈就民意要将滞洪池「多功能化」,无法专业管理是否也是此次洪患之因?
早年推动滞洪池是利用台盐靠海岸的公有地先开始。但都会区排水系统要建够大的滞洪池,经费太庞大,因此要多利用大面积的公有地,否则土地取得就是困扰,因此滞洪池在区位、大小上就受到限制。
居民希望滞洪池多功能化。以为滞洪池建好后,不但从此不再积淹水,且多了可赏景甚至水上活动的场域,环湖可散步、慢跑。其实滞洪池必须在洪水来临前排空,以蓄纳水量。滞洪池顶多数十万立方公尺容量,乍看很多,但若集水面积大,即使排空都无法蓄纳全部洪水,遑论建好后没有好好管理维护与操作。为了滞洪池看起来「水水的」,管理单位有及时在洪水前排空滞洪池?否则四百九十万立方公尺是所有滞洪池总容量,不是蓄洪量。
滞洪池只是「滞洪」,要靠着与周边排水系统连通,再把洪水排出,需要量能足够的抽水站;这些滞洪池与抽水站需要良好维护与管理。个人好奇,以市府人力,这廿多座滞洪池及相关抽水站是如何营管呢?
滞洪池跟水库一样,也有淤积问题。滞洪池不但淤砂难处理,若无良好营管,一定很快寿终正寝。
推行滞洪池或许阻力较少,建置完成还可促使周边地价上涨,更能赢得民众掌声。但它只是防洪手段之一,太偏爱滞洪池是否也该趁机检讨?还是都会区防洪,除了滞洪池外也已变不出新把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