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高温从盛夏延长至初秋 学者示警:北北桃恐成巨型热岛
▲▼天气 艳阳 高温 遮阳 伞花 强阵风 紫外线。(图/记者屠惠刚摄)
文/中央社
成大建筑与气候研究室今天表示,比较过去10年夏季的气温、与今年秋季的气温分布,发现都市高温已跨越行政疆界,且由盛夏延续至初秋;学者呼吁跨县市合作,以免热区扩大、高温季节拉长。
中央气象署日前在脸书专页「报气候-中央气象署」发布贴文,透过常态分布图来解释全球气温发生机率的变化,当全球暖化效应增强时,全球气温机率分布会往更高温移动,意味着发生极端高温的机率会变得更高。
气象署表示,以台北为例,与早期气候(1960至1990年)夏季气温常态分布图相比,近期气候(2006至2017年)夏季气温也有往高温偏移的趋势,平均增温近摄氏1度。
成功大学建筑学系教授林子平所主持的「建筑与气候研究室」(Building and Climate Lab, BCLab),今天分享国科会台湾气候变迁推估资讯与调适知识平台(TCCIP)计划中,历史重建网格化资料近10年(2013至2022年)7月份下午2时的平均气温图。
图中显示,台北盆地的高温区最明显,主因是盆地有低洼蓄热特性、再加上人工化的都市密集开发型态,导致长年高温;台北盆地往东的基隆河谷区、以及往西南的大汉溪河谷区,也因河谷地洼特性容易蓄热导致高温。
值得一提的是,桃园、中坜、大园目前也已形成另一个热岛,未来若持续升温,恐透过大汉溪河谷区的连结,与台北市的热岛合并,形成北北桃的巨型热岛。
BCLab并分享今年秋天日的气温分布,与夏天长年的高温状况十分类似。这也代表热压力恐由盛夏延续至初秋,未来在气候变迁及都市热岛的双重压力下,北北桃河道上的气流调节效果恐将丧失,大幅降低河道调节气温的效果。
此外,近年海水温度上升,海水与陆地温差的减少也将导致海陆风散热效果降低,恐怕造成北北桃热风出不去、凉风进不来的状况,持续攀升的高温恐将导致此区成为高温重灾区。
林子平呼吁,都市高温扩散已无行政疆界,高温治理应跨县市合作,提早部署,以免热区扩大、高温季节拉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