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原生樹種」 林試所批環境部武斷

环境部近日发给各县市政府公告,由于部分树种已被证实排放较多异戊二烯,建议避免选择该类树种引发争议。图为台湾肖楠示意图。图/联合报系资料照片

环境部公告十五种不建议种植的树种清单,称依据来自成大测量及空间资讯学系教授吴治达文献回顾的内容,不过吴治达强调,提供资料中未提到种树会造成空污或危害健康,更没有要求移除已存在的树木;农业部林试所则认为,是否适合种植应从树种的生态多样性等来综合评估,而非仅以单一原因来判断。

吴治达解释,环境部当时以计划征求研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来源,来源之一是异戊二烯,部分从植物排放,团队透过卅三篇学术报告厘清,列出「四十五种相对低排放」、「十五种相对排放率较高」,及「五种文献有提到会排放、但没说明详细排放率的本土树种」。

吴治达强调,团队是建议未来种植时参考四十五种相对低排放树种,若有特别需求要种排放高的种类,可搭配五、六种树种混植,避免单一树种大面积种植,减少排放,混合林也会让生态系统更健全。

林试所长曾彦学说,学者仅整理树种释放异戊二烯的排放率,却遭环境部过度解读,如果公布的是外来种尚可接受,但这些都是原生树种,已经本土存活上千万年,现在一纸公文却说不要种,是本末倒置。环境部未召集相关单位就公布树种,太过武断。

林试所副所长吴孟玲则认为,一种树是否适合种植要从生态服务价值、固碳价值等来综合评估,将持续和环境部沟通。

农业部林业及自然保育署表示,有关该研究方法与引用文献可能尚有值得商榷之处,将再洽询林试所与相关学者研商,提供专业科学意见并向环境部表达。林保署也强调,生态系含括众多复杂因子,要评断特定树种是否适合栽植,不宜仅以单一因子作为评估指标,否则会流于如同益虫、害虫的简单二分法,悖离生态学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