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总合治水建设 提升防洪韧性
新北市中和区寿德公园滞洪池。图/国土署提供
近年全球气候变迁影响,都市防洪日益严峻,为因应都市地区治水问题,内政部国土管理署逐步推动「都市总合治水」建设,采取工程及非工程措施双管齐下,以前瞻预算补助各县市政府建设滞洪池设施,达治水、亲水、生态等多元功能,大幅提升防洪韧性。
全球都面临极端气候挑战,台湾由北到南各地皆面临不同考验,今年上半南台湾才面临旱象挑战,实施分阶段限水措施;不料,8月台南、高雄却被洪灾扰乱,多处淹水,泛滥成灾,引发民怨载道,真是上、下半年两个极端景象。
国土署表示,经统计台湾总体降雨日数逐年下降,降雨强度却逐渐上升,呈现丰枯不均、旱涝频繁的趋势。有鉴于此,都市防洪日益严峻,为因应都市地区治水问题,国土署逐步推动「都市总合治水」,近十余年治水工程已改进为以系统为主,同时须兼顾工程、管理及环境营造整体营造模式,在兼顾提高防洪保护标准的同时,相关界面衔接、排水系统整合、跨区连结等,更是治水关注的焦点。
官员说,传统雨水下水道规划治理是以都市计划区为区域切分原则,但因受限于计划范畴划定关系,无法配合系统性治理及整合。但都市总合治水是建构在跨域防洪操作、重要设施保全、导入科技运用及法规调适管理等方式,协助各地方政府提升都市防洪保护能力,并开创友善水环境空间,降低都市热岛效应的情形。
此外,面对极端气候,近年台湾地区短延时强降雨事件发生机率已显著提升,既有都市地区排水系统面对超逾设计标准的雨弹袭击,常导致积淹水事件频传。为因应气候冲击,国土署也积极办理都市地区排水改善工程,并以工程及非工程措施双管齐下,同步提升都市防洪韧性及预警能力。
另,国土署以前瞻基础建设计划预算,补助各县市政府改善雨水下水道系统及建设滞洪池设施。官员表示,滞洪池设施可以提升都市滞洪空间外,同时也期盼兼具绿地、生态、休憩等功能。
其中,新北市中和区寿德公园即为改善区域短延时强降雨积淹水现象,而进行公园优化并赋予其防洪作用的案例之一。官员指出,完工后寿德公园最高可容纳1万2,340吨滞洪量,大幅降低下游约85公顷范围的积淹水风险。
此外,桃园市为改善局部区域至莺歌系统交流道易淹水问题,将原63号埤塘改建为兼具生态及防灾功能的大湳滞洪池,并设置管理中心、河岸公园及环池步道,大湳滞洪池工程预计在民国112年完工,完工后滞洪量可达15万立方公尺,有助于区域淹水情况改善,达到治水、亲水,并增加碳汇减少温室气体,可说达一举数得之效益。
国土署表示,前瞻基础建设计划执行至今,已完成全国雨水下水道系统检讨规划面积达8.9万公顷、增加都市地区滞洪量体约31.38万立方公尺,并改善都市排水路约66.86公里,有效梳理都市排水脉络及打开容洪肚量,成效深获当地民众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