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祥琬 | 耄耋之年再跨“双碳”领域,人生诉求就是服从国家需要
他是“跨界科学家”
为我国氢弹研究和激光发展
都立下汗马功劳
他淡泊名利
将自己的毕生心血都
奉献给了国家的科研项目
他就是
应用物理与强激光技术专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
国家能源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杜祥琬
1959年
在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的积极推动下
杜祥琬等30名优秀中国学生
到前苏联留学
他进入原莫斯科工程物理学院
读理论核物理专业
毕业之际
适逢中国原子弹试验成功
1965年年初
他被分配到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理论部工作
参与氢弹的研制
经过杜祥琬与同事们
夜以继日的奋斗
1967年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短短32个月
我国完成从原子弹爆炸成功
到氢弹爆炸试验成功的壮举
1986年3月
国务院批准“863”计划
杜祥琬被委任为
激光专家组首席科学家
在上世纪80年代
我国对激光这个全新的领域了解不多
国外对激光的应用研究也屡屡失败
但杜祥琬和同事们找准薄弱环节
一步步攻坚克难
数十年后
激光制造已成为
科技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还进入医疗等民生领域为老百姓造福
如今,已过耄耋之年的杜祥琬
把目光再次投入到了“双碳”领域
他认为,“双碳”将引领我国实施低碳转型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构建安全、高效、经济、
绿色、低碳的能源体系
这需要依靠技术创新补齐短板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是长达几十年的科技转型过程
政策性很强,要保持积极而稳妥的态度
防止“一刀切”和“走老路”两种倾向
从氢弹领域跨行业到强激光领域
再到“双碳”领域
杜祥琬坦言
这是时代为自己做出的选择
把个人价值和国家社会的需求融为一体
这是以杜祥琬为代表的
老一辈科研人的价值观念
在最前沿领域“跨界”的背后
是一颗无条件服从国家安排的心
杜祥琬生活轨迹的每一次改变
几乎都和国家高科技发展的需求
密切相关
他用毕生践行着自己的理想
那就是为祖国科学奉献一生
正如他的诗中所写:
人生脚步坚实走
众友齐心同奋斗
艰难磨砺开新路
并非闲白少年头
少年头
后生可赞
再织锦绣
资料来源:中国科学家、北京科协
「END」
微信公众号/科普熊猫
抖音号/科普熊猫
新浪微博/@成都科协
今日头条/成都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