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到底有多风流?坊间曾盛传着一句话:要嫁就嫁杜月笙
杜月笙到底有多风流?坊间曾盛传着一句话:要嫁就嫁杜月笙
民国时期,坊间曾盛传着一句话:要嫁就嫁杜月笙。
我们熟悉的杜月笙,是著名黑帮“青帮”的老大,被尊为“中国第一帮主”。前清遗老、社会名流、商贾巨子,乃至军阀政要都倾力与他结交,黑白两道必须给足他面子。
乱世无情,与这样一个名声响彻了上海滩十里洋场的狠角色相处,绝对是步步惊心,说不定就会在什么时候得罪他,丢了小命。
青帮大佬、地痞流氓、上海滩“皇帝”——可以说杜月笙是20世纪那个混乱时代上海滩上最富传奇的人物之一。
从一个浦东乡下小瘪三到成为上海最大黑社会青帮老大,他表面始终文质彬彬,实际却心狠手辣、杀人如麻。
杜月笙一生充满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由他统领的庞大的上海黑帮王国,和在中国那个混乱时代刻下的独特印记,至今被人津津乐道。
《罗曼蒂克消亡史》说的是上世纪30年代上海黑帮的故事,有意思的是该片角色几乎没一个有全名的,均以陆先生、王先生、吴小姐等符号出现,实则对应了真实的上海滩风云人物杜月笙、黄金荣、胡蝶等。
杜月笙,1888年8月22日出生于浦东川沙高桥南杜家宅,这里现在已是繁华的浦东新区一部分,那时可是绝对的乡下。在杜月笙还不记事时,父母就去世了,由继母和舅父养育,生活之艰苦,可想而知,所以,小小年纪,就可是“讨生活”。
14岁的时候,杜月笙离开家乡,来到黄浦江以西的十里洋场,在一家水果店当学徒。在这里,杜月笙通过为水果削皮,练就一手好刀法,获得了“莱阳梨”的绰号。
这个时候的杜月笙,过的是朝不保夕的生活,但奋斗劲头是很足的,不甘于贫穷,时刻想着一夜咸鱼翻身。凭着卖坏梨的本事,他经人介绍,拜入了青帮,被安排到青帮老大黄金荣的住所黄公馆下打杂,伺候黄家老小。
帮里没有人瞧得上他这份工作,杜月笙却意识到这是个绝佳的机会。他观察发现黄金荣很惧怕老婆林桂生,所以只要让老板娘认可自己,就一定有机会往上爬。
林桂生是个不容小觑的女人,青帮弟子又那么多,要得到她的欣赏很难。
机会来了。一天晚上,一个小毛贼偷了黄公馆的鸦片。
林桂生急坏了,这趟鸦片正要运输给到下家,缺了一袋可不合道上的规矩,会影响到黄金荣的声誉,未来还怎么在圈里混?
不巧,打手们又都不在,林桂生束手无策。这时,杜月笙立马主动请缨去追回鸦片,拿了一把手枪,直奔英租界,把小毛贼逮了个正着。
上海滩这么大,他怎么就知道小偷去了英租界?
其实在出门前,杜月笙早已在心里盘算清楚:小偷肯定不敢去黄金荣的地盘法租界,这是自投罗网;而入夜后的上海城又封锁了,进不去,只能是去了英租界的范围。
通过这件事,林桂生看得出杜月笙是个聪明人,但她面上不动声色,不夸赞也不奖励,只带着杜月笙去了赌场,让他赢了两千多块大洋,这些钱在上海滩足够买一栋豪宅。
这么多钱,这个穷小子会怎么花?林桂生和黄金荣在暗中观察:如果他买了房,这人可靠却不中用;如果豪吃豪赌,更成不了大器。
没想到,杜月笙用这笔钱举办了一场宴席,邀请街坊兄弟,给所有人都发了一个大红包。
黄金荣感叹:“恐怕我死后,黄埔滩就是他的了”。
但黄金荣还没过世,年仅24岁的杜月笙就已经成为上海滩三大亨之一了。
你还记得当年谁在上海做过督抚?但你肯定知道杜月笙!一句话,作为老上海滩的“皇帝”,除了善于协调黑白两道各派势力之间的关系之外,他还是位“财主”,而且是毫不吝啬的“财主”,记住这一点很重要,毫不吝啬让他更能财上升财。
这不是吹的,杜月笙是十分讲究排场的。这或许和他的身份有关,他从不惧财之外露,他要通过排场显示自身的地位。比如,在汽车还是奢华品的老上海,杜月笙就豪车成排,9辆汽车,光司机和助手18个,贴身保镖则不下10个。
另据权威报道,杜公馆每年开支最少也要200万大洋,那可是是当时上海市民的2万倍!
你看杜月笙从不缺钱是吧?但是,杜月笙临终前说他的钱只有十万美金时,所有在场的人先是惊愕,随之相信。因为杜月笙散财的“本事”也属一流!
可以说,杜月笙真正地做到了“才聚人散,财散人聚”、“财上平如水”的境界。
而用杜月笙的话说就是:“别人存钱,我存交情!”
也就因为这种做人原则,让杜月笙积攒下了足以让他立足大上海的人情,无论黑道白道,没谁不卖他面子。
杜月笙临终前,你知道有多少人欠他钱?可谓非常多,但他却做了一件非常令人震惊的事!
1951年,杜月笙病危,清楚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叫来大女儿杜美如,从香港汇丰银行拿回一包东西,里面全是向杜爷子借钱的借据,跟最少的也有5000美元。
杜月笙怎么做的?不是要后人去要张,而是全部焚毁,而且是当着很多人的面。
杜月笙表面说:“我杜月笙从来只干雪中送炭的事情,不做锦上添花的事情。”
借出去的钱从来不会主动去要实际上是因为他知道,那不是钱,而是人情世故!他临死前当着大伙的面把借条烧掉,一则给欠款人吃了一颗定心丸,二则保护了家人。
简单来说,情场上,能入杜月笙法眼的都是数一数二的美人。在旧中国,史上第一场声势浩荡的选美大赛发生在1946年的上海滩,它的主办者就是当时的青帮大佬杜月笙。可见,这位黑帮老大爱美人之深。
不说风月场所的人儿,也不说另院居住的妾室,杜月笙一生名媒正娶的太太就有五位,有三位是舞女或演员,个个有才有貌,姿色上等,而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梅兰芳的相好、民国才女、戏剧家孟小冬了!
1919年,孟小冬还只有12岁,年长20岁的杜月笙就已经成为了她的粉丝。
有时候,她需要在两个剧场之间来回赶场,杜月笙就随她反复奔波。他助她登上了黄金荣的大戏院,凡有孟小冬的戏,杜月笙一定捧场。
就这样,他一直默默支持了孟小冬12年。
在这12年里,孟小冬已嫁做他人,她与梅兰芳因戏结缘,相互爱慕。
初识之时,梅兰芳已有两房太太,二太太福芝芳为人强势,非常反对两人的结合,为了不得罪她,梅兰芳只能悄悄迎娶孟小冬,并没有明媒正娶。
福芝芳总在明里暗里欺负孟小冬,梅兰芳都睁只眼闭只眼,直到福芝芳怀孕后,他还是赶走了孟小冬。
没过多久,梅兰芳的粉丝在报纸上指责孟小冬,说她辜负了梅兰芳,整个娱乐圈都在中伤她。受尽了委屈不说,还要尝尽莫须有的指责,绝望之下,她准备出家,远离红尘。
一直关注着孟小冬的杜月笙知道了这件事情,立马出面告诉梅兰芳:“你该给小冬一个交代。”
他让梅兰芳出4万大洋的赡养费给孟小冬。4万大洋在当时并不算小数目,即使梅兰芳也出不起,为了保护孟小冬,杜月笙替梅兰芳垫付了这笔巨款。
另一边,杜月笙还鼓励孟小冬勇敢回应流言蜚语,请了全上海最出名的女律师帮着孟拟定了一份《孟小冬紧要启事》,为她正名。
分手时,孟小冬对梅兰芳放狠话:“我今后要么不唱戏,再唱戏也不会比你差;我今后要么不嫁人,再嫁人也绝不会比你差。”
2014某秋拍现场,溥濡先生亲赠孟小冬的白描《观音》经过场内多方激烈争夺,以230万元成交。
自此,在生活上,孟小冬多蒙杜月笙照顾。1947年,杜月笙派专机接孟小冬到上海,住进杜家,开始同居生活,但一直没有名分。
1949年5月,杜月笙带着家小搬到香港,孟小冬也一同前往,服侍病重的杜月笙。1950年,杜月笙准备带全家去美国,一向寡言少语的孟小冬突然醋意大发说:“我跟着去,算丫头呢还是算女朋友呀。”
杜月笙不愧是大佬,立马就宣布要与孟小冬结婚,让请朋好友来喝一杯,向天下人明确孟小冬的身份,“杜夫人”。
有此郎君,孟小冬也是肝脑涂地,大为感动。
孟小冬在香港与杜月笙结婚当日,晚间宴请宾朋时于席间所拍照片。已经年过花甲的杜月笙,为了孟小冬,做了一回60岁的新郎。
1945年抗战胜利,杜月笙以无可争议的民间帮会总代表的身份返回上海,但他一呼百应的黄金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杜月笙原以为自己是上海市第一任市长的不二人选,却发现自己被蒋介石耍了,杜家受到了蒋介石与蒋经国的打压。
接下来是解放战争,认清形势的杜月笙放弃上海的一切,带着家人奔赴香港。
杜月笙60大寿缺席全家福,此时他的身体状况已经很糟糕,不久于人世。此次大寿是抗战胜利,受蒋介石打压后,为了重振声威,他以赈灾义演为名举办。绝艺一身的孟小冬应邀参加杜月笙的六十大寿庆典演出,一出《搜孤救孤》征服了成千上万的观众,传为绝唱。
从上海大亨到香港寓公,从挥金如土到千金散尽,这一切都对杜月笙造成了极大打击。因抗战而留下的哮喘病更趋严重,到香港后,他更是病人一个废人一具。
1951年8月16日,63岁的杜月笙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女儿杜美如回忆说:“父亲回光返照时,对身边人说的最后一句话就是,我没有希望了,可你们大家有希望,中国还有希望。”
杜月笙去世后,他的骨灰葬在台湾,而他的遗愿是葬在故乡上海浦东高桥,至今没有实现。
纵观杜月笙的一生,似乎复杂到几乎分裂,他就像一面多棱镜只要稍微旋转一下,就能展示出截然不同的色彩:流氓大亨、慈善家、书画家、爱国者、文人挚友、女人良友……人生真是这样。黑白向来都是难以区分,正邪只在一念一言间!或许这就是属于杜月笙的传奇,这就是传奇的杜月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