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忠诰》让文化总会为两岸留扇窗
中华文化总会总会长刘兆玄22日召开记者会,宣布将离开会长一职,最后一天上班与同仁挥手道别后离去。(图/陈仁萱摄)
近日来关于「中华文化总会」(以下简称「文总」)的交接纠葛,闹得沸沸扬扬,各方瞩目。目前「文总」会长虽已被迫下台,但症结仍在,最头痛的恐怕会是蔡英文总统吧!
在执政党人看来,不拿下「文总」,难免心怀不平,甚至自觉窝囊,因而愤责「文总」主事者是「恋栈」、是不识时务的「负隅顽抗」;唯若真要硬拿的话,不仅吃相不雅,对这个已转换为人民团体且经费率皆自筹的「法人」说来,也肯定备觉委屈而心有不甘,认为是政府在「抢民间财产」,正当性显然有所不足。拿与不拿间,可真是「妾身千万难」!当然,执政者坚持要拿下「文总」,若真是基于台湾人民福祉的文化理想考量,能一改过去的政治挂帅,真正循名责实地回归「文化」,则国人自是喜闻乐见。
台湾由于特殊的历史因缘,300余年来,早已发展成糅杂的多元社会,若硬把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拿来跟建国不过一甲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画上等号,而意图将台湾文化跟传统中华文化作一刀两断的切割,何异是自我窄化、矮化,终竟不免驯至于异化,恐怕得不到大多数国人的认同吧!跳不开1949的政治悲情,是台湾社会的最大悲哀,更是执政者欲求善政的最大「绊脚石」。这个文化认同的心灵错乱之「结」若不早日解开,台湾便难有一日之安宁。
蔡政府不止一次说要对彼岸「释放善意」,印象中,其所释放的「善意」似乎都不太能被对岸领情。此际若对「文总」网开一面,既可展现完全执政者的节制与谦卑,又可顺利化解烫手难咽的困境,更能借此向大陆释出些许「善意」。一举数得,何乐不为?
在目前两岸关系近乎急冻的态势下,这个具备半官方半民间角色,且推动国内及两岸文化活动颇着成效的「文总」之存在与否,其所关涉的,已不仅是国、民两党或政府与民间的公私产纠葛问题,同时也是两岸实质交流最后一扇文化窗户究竟是否正式关闭的象征指标,切莫等闲视之。
古哲有言:「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处此纷扰之际,除非蔡总统本人对于「文总」具有强烈的主导企图,否则,与其拿到后因放任而致颠三倒四,徒贻话柄,倒不如暂时睁闭只眼而留此「非战」平台,或可望为蔡政府预备未来两岸冰融交流的进退空间,看似消极而具无用之大用。偃武修文,此其时矣!
此事究当何去何从,完全系乎蔡总统的一念之间。1949渡台后,即全心教化台湾子民的李炳南长老有诗云:「应着人间让子棋,平衡结局最相宜。从无君子求全胜,得意当时是错时。」值得蔡政府深思。
(作者为书法家、明道大学退休讲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