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紫军:得三电系统者得天下 电动车产业将成新护国神山

前行政院副院长杜紫军。(长风基金会提供)

(长风基金会提供)

前行政院副院长杜紫军应长风基金会邀请,以「电动车能否变成下一座护国神山?」为题,剖析台湾电动车产业发展的优势与挑战。他指出,全球「净零碳排」的风潮,将成为电动车产业的重要推手,而台湾电动车产业因具有汽车电子的软硬体优势,「得三电系统者得天下」,电动车产业将有机会成为台湾新的护国神山,并且超越现在的护国神山。

杜紫军认为,台湾现阶段仍不适合发展自有品牌,建议应善用台湾电子产业一条龙优势,以整合电子系统取代零组件,作为未来发展主力。这个发展策略也可以搭配电子五哥模式,在当地代工生产整车。至于台湾车辆能否全面采用电动车,杜紫军则认为缺电将是最大的问题。

杜紫军从政府基层公务人员出身,长期在经济及产业发展领域服务,曾任经济部工业局长、常务及政务次长、部长,并出任行政院副院长。2016年自公职退休之后,担任全国工业总会及车辆工业公会最高顾问、电机电子工业公会会策顾问,持续协助台湾产业升级及拓展国际市场。

杜紫军开宗明义表示,智慧电动车并不是人类的新构想,早在1982年美国电视剧<霹雳游侠>中,就创造了以氢电为动力、并可与主角李麦克互动的智慧电动车。而台湾自2008年政府与企业共同投入智慧电动车技术研发、系统平台及整车建置,已发展了将近15年的时间。到了去年,鸿华科技发表了三款智慧电动车,终于开花结果。

杜紫军表示,近年来全球「净零碳排」的趋势,成为智慧电动车产业的主要推手。所谓「净零碳排」,是指总碳排量等于总碳吸量,这个观念已经在全世界掀起一股新风潮,包括2017年COP23会议中发起成立「发电弃煤联盟(PPCA)」,承诺欧盟和OECD国家必须在2030年前逐步淘汰燃煤发电;2019年欧盟提出「绿色新政」,要在2030年将排放目标由原本减少40%,积极提高到50-55%;2050年要达到温室气体净零排,同时动员欧盟外交手段来课征碳关税。

2021年在格拉斯哥召开的COP26会中,有146国宣示达成「净零碳排」,且绝大部分以2050年为目标。其中有105国承诺未来10年要减少30%的甲烷排放量,以减缓气候危机,欧盟更是祭出2023至2026年采碳边境措施,对未来国际贸易产生重大影响。

杜紫军指出,在全球净零碳排的大趋势下,除了高碳排、高耗能产业(例如钢铁、水泥、石化、炼铝、媒电)必须立即转型外,所有的产业都将面临成本增加、碳关税、减碳及绿能的冲击。而在交通方面,各国交通部门也都以全面使用电动车做为解方,宣示未来电动车将全面取代燃油车。

「车辆产业发展以电动与智慧为基础核心」,杜紫军说,这两大核心由过去的分流走向合一,因此具有自动驾驶功能的电动车将成为未来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主流,并朝向CASE(联网化、自驾化、共享化、电动化)的趋势发展,同时也将带动能源、交通、资通讯、人工智慧以及智慧制造等产业发展的新机会。

在这种趋势下,电动车市占率成长将非常快速。Bloomberg预测,2025年电动车占比达10%、2030年达28%,2035年至2040年间将出现黄金交叉,成为车辆市场的主流。这也意味着车辆产业正面临百年来最大变革,从燃油车全面转向电动车。

杜紫军认为,促成电动车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全球已有超过100个国家加入2050年净零碳排的行列;电动车的能源效率是燃油车的1.7倍;目前更有超过20个国家,例如挪威、英国、瑞典、日本等国,宣布禁售燃油车的时间表。

就电动车技术发展的趋势来看,杜紫军说,过去是「得引擎、变速箱得天下」,这也是台湾过去做不出一流车子的原因,现在则是「得三电系统者得天下」。所谓「三电系统」,指的是电机(马达)、电控及电池。过去动力系统零组件功能单一,现在则朝向多合一总成发展;过去重硬体,未来则是结合营运、云端与电网的智慧充电系统。而且电动车的共用模组化平台更是具备降低成本、加速开发时程及弹性配置的优点。

杜紫军指出,汽车产业因电动车兴起面临剧变,其中引擎的消失影响相当巨大。相对而言,电力传动系统、电池燃料电池、ADAS与感测器,以及电子设备等汽车电子部份将大幅成长。汽车厂的供应链也开始解构,过去传统车厂技术规格仰赖Tier1完成系统设计,未来领导新创厂商,例如特斯拉,开始以类手机供应链模式,掌控系统设计,强化软体控制硬体,打破了过去车厂老大说了算的情况,台湾的机会也随之来临。全球汽车电子市场自2017年起以年复合成长率25%成长,预计2028年市场规模将突破566亿美元,八年内预期将成长4倍。

而台湾受惠车辆智慧化发展,以车载镜头、车用面板、行车电脑及车载资通讯系统为主力,产值快速提升,不仅超越整车与传统零件,2021产值达新台币2958亿元,预估2025年有望突破新台币6000亿元。

杜紫军表示,「台湾车电软硬体优势加上全球供应链重组,就是台湾的机会。」台湾的硬体优势包括马达、车用面板、车用电脑、记忆体以及车用晶片等,软体优势则是IC设计、车联网、电路板设计供应链管理等,再加上美中贸易战以及日韩零件供应链封闭等因素,台湾汽车电子产业的机会在于将三电系统、多合一动力总成、新电池技术、智慧座舱、资通联网OTA、ADAS车辆电子以及模组化平台等各项电动车必备的优势进行系统整合。

「台湾的第一个机会在于传统零组件智慧化转型」。杜紫军说,由于电子与资讯技术的革新,朝向智慧化、高值化发展。杜紫军举例,座椅发展个人化功能,包括电动调整、多组乘坐记忆设定、温控功能;车灯发展智库照明系统,像是ADB智慧头灯可自动切换远近灯、避光及调整照射范围等等。

「台湾第二个机会在于ICT集团跨足车电领域」。台湾的ICT集团,例如鸿海、仁宝、和硕、广达、联电、台达电都早已布局车电领域,其中鸿海积极布局车用电子与电动车,台达电则是已晋升车厂Tier 1供应商,从半导体设计到晶元整合,这些都是台湾电动车产业的最强先锋。

台湾拥有许多电动车发展的优势,但并不必然在电动车产业取得优势,杜紫军也进一步分析台湾汽车电子产业面临的挑战。

杜紫军说,汽车产业具有寡占性、研发时程长、安全要求高等特性,像是华创车电2008年起开始研发智慧电动车,2020鸿华先进科技接收研发成果,费时近13年。也就是说要做车辆研发的,口袋要够深。杜紫军认为,既然市场门槛高,短期难以获利,因此台湾企业必须搭配短期获利方式。

就产业模式来看,杜紫军提出三种竞争模式:(1)Taiwan in Side:以整合电子系统取代零组件,亦即不论任何国家生产的车辆,内装的整合电子系统都是台湾做的;(2)OEM:由于汽车的关税相当高,必须在当地整车,台湾可以学习电子五哥在当地代工生产整车;(3)Branding Taiwan:发展自有品牌整车销售。杜紫军认为台湾目前并不适合发展自有品牌,建议应善用台湾电子产业一条龙优势,以整合电子系统取代零组件,或者再搭配电子五哥模式,在当地代工生产整车。

至于台湾车辆能否全面换成智慧电动车呢?杜紫军认为,台湾车辆要全面改为电动车还有很长一段路,仍存在许多问题,包括台湾电力供应是否充足?使用的是灰电还是绿电?充电设备是否完善?以及因应电动车而生的法律责任、机车路权等交通制度问题。

杜紫军在结论时表示,智慧电动车并不是单纯的产业技术问题,而是基础建设、社会及法制系统的问题,政府必须诚意面对才能解决问题。

至于电动车能否成为台湾下一座护国神山?杜紫军表示,台积电是台湾半导体产业的龙头,但难以带动国内上下游产业的连带发展。他坦言,他个人一直不认为台积电是台湾的护国神山,因为若护国神山只有一座,好比只有一座玉山时,台风来的时候挡得住吗?唯有一整排的中央山脉才挡得住台风来袭。

杜紫军表示,他相当肯定台湾的汽车产业,由于车辆智慧化发展的趋势,可望带动电动车上下游产业的发展,相信电动车产业将有机会成为台湾新的护国神山,并且超越现在的护国神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