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發性骨髓瘤棘手 醫籲療法接軌國際

高雄长庚医院血液肿瘤科副科主任王铭崇(左图)、台中荣民总医院血液肿瘤科主任滕杰林(中图)、财团法人台湾癌症基金会副执行长蔡丽娟(右图)。本报资料照片

台湾将迈入超高龄社会,而多发性骨髓瘤好发族群为六十至八十岁长辈,年龄越大,发生率越高,已成隐忧。台中荣总血液肿瘤科主任滕杰林、台湾癌症基金会副执行长蔡丽娟指出,面对多发性骨髓瘤侵袭,不少长辈病患承受骨痛之苦,甚至卧床、行走不便,随超高龄社会到来,病患将日渐增多,若采用国际治疗指引建议四合一药物组合,病患有望翻转命运,不过因健保给付条件受限,导致多数长辈病患无法如愿,希望未来透过更多治疗选项,重新有「生活主控权」。

滕杰林分析,多发性骨髓瘤为骨髓内浆细胞出现癌病变,常引发骨痛、骨折、肾衰竭,除了无法行走,还面临洗肾风险,造成家庭照护负担。据高雄长庚血液肿瘤科副科主任王铭崇观察,不少年长病患因骨痛、骨折卧床而无法出门回诊,治疗中断,加上传统治疗效果欠佳、治疗深度不足,致使病患饱受症状、死亡阴影折磨。

病情反复发作 行动困难需照护

蔡丽娟发现,多发性骨髓瘤病患多为年长者,病情反复发作,容易失去行动力,且需更多照护人力,此时得请看护,或家人须离开职场照护,对整体家庭造成极大冲击。

「治疗不只疾病控制,主要希望病人拿回原本的生活方式。」滕杰林说,曾医治一名六十二岁罹患多发性骨髓瘤女老师,当时她坐轮椅进诊间,因贫血、骨头变形造成剧痛,行走困难。传统上会先使用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及类固醇等三合一疗法,再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不过多数病患约二到三年就可能复发。

自费最新疗法 控制病情返职场

由于女老师家人希望她接受最新疗法,因此虽没有健保支持,却选择依最新国际治疗指引建议,在第一线三合一疗法额外自费加入单株抗体药物,形成四合一疗法,治疗之后,她的疾病获控制,便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骨痛、贫血好转,原本想退休的她,又可回校园教书。

目前,在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药物上,健保给付药物包括免疫调节剂、蛋白酶体抑制剂、类固醇、单株抗体、化疗等,第一线治疗以免疫调节剂、蛋白酶抑制剂与类固醇为主,单株抗体则列为第二线治疗。

谈到相关健保给付政策,滕杰林直言,要把好的治疗放第一线而非后线,才能拉长疾病无恶化存活期。王铭崇表示,「赶快控制癌细胞,就可减少越往后期恶化,药物使用越多窘境。」在健保给付上,可考虑依病患用药效果作给付评估条件。

跟上国际 健保署给付审议中

台湾癌症基金会副执行长蔡丽娟认为,若能跟上国际治疗指引脚步,将单株抗体等药物纳入第一线选项,让治疗深度进一步优化,对年长病患的行动力、存活期提升与减少照护人力需求等,都能带来正向好处。

对此,卫福部健保署医审及药材组副组长张惠萍表示,目前健保给付两款单株抗体药物,为依据药效实证资料及病人需求列为第二线用药,目前也已经有药厂提出将药物列为第一线使用申请,正在进行审议。

张惠萍说,为达到癌症治疗接轨国际的目标,正持续加速癌症新药纳入健保给付,除了采行暂时性支付制度、编列专款预算,也针对癌症新药执行医疗科技评估(HTA),并追踪药物成效,定期检讨给付规定,以求资源合理分配。

此外,在暂时性支付制度上,截至今年六月,已收载六项癌症新药,并扩增两项癌药给付范围,其中亦包含血液肿瘤用药,原则给付两年。健保署后续也将搜集真实世界资料、临床数据,以决定是否回归健保给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