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TW/两岸如何对弈「九二共识」
近
文/陈郑为
月来,两岸关系朝向紧缩发展,大陆当局陆续借由多个国际组织会议的召开,陆续渐进地对蔡英文政府施加压力,台湾今年被拒于国际民航组织(ICAO)、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下属渔业委员会(COFI)的门外,便是大陆限制台湾国际参与的例子。原因无他,无非是想借此逼迫蔡英文承认九二共识。
但有其因,必然有其果吗?此过程中是否可能衍生负面的政治风险,即大陆逼迫台湾承认九二共识,是否反而让台湾内部促独的声浪再度高起?如果出现此发展命题,是否反而会偏离大陆政府的本意?
回顾两岸几度在关键政治时刻的博弈,证明大陆政府的对台政策在摸了几次石头后,已经明了该如何过河。简而言之,大陆对于对台工作的推展与促生的政治效果,越来越有把握,也让政策预期导向利益所归。如1996年台海飞弹危机、2000年总统大选前夕的政治喊话,如今不会再成为大陆对台工作的覆辙。大陆当局已学会在台湾重大选举前不作干预,待选后再行出手的「后发制人」策略。这样的变化,是大陆经过历次互动的经验而学来的,以避免在政治上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这意味大陆对台工作已有娴熟的预测与自制能力。
是以,若从大陆对台工作失灵的假设,评判近期大陆在「九二共识」上的强势坚持,一来不符合大陆对台工作近年逐步稳健的发展,难以解释对台工作忽然失灵的原因,其次也难解释既然有损自身利益,为何又有老调重弹的行动。因此,大陆在近月对台强势坚持九二共识,作为对台一贯且几乎是唯一说法的立场,显然是有备而来,甚或已铺陈若干剧本,以成就政治目的。
大陆的剧本推演
不妨先将观点转向,正面审视坚持九二共识,是目前两岸恢复交往的唯一政治语言,能对大陆带来什么获益?
事实上,过去不管是台湾官方、民间抑或媒体所作的统独趋势民调,无非是以连续性光谱的统一、独立与维持现状三种路径概括。其中,主张永远维持现状、维持现状再决定的比例,长年以来都高居半数以上民意支持,这也成为始终端不出能抗衡九二共识论述的蔡英文,决意向维持现状立场靠拢的原因,在没有产出足以匹配竞争的两岸论述前,站在多数民意支持的比例上,总是能偷安好一段时日。然而就结果论,显然蔡英文双十国庆所说的「新四不」,与重提「中华民国宪法」和「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的说法,并未让大陆足以安下心,大陆依旧重申「九二共识及其体现的一个中国原则,方符合两岸关系的法理和现实,是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石;是否接受九二共识,是检验台湾当局领导人所谓善意的试金石」。
循此脉络而下,意味大陆方面并不全然排斥民进党政府现阶段主张的维持现状,但民进党所主张的维持现状必须以承认九二共识作为政治担保;如此一来,原先并未与任何政治框架关联的维持现状说法,将渐渐向九二共识靠拢,终被九二共识容纳进去。这是一种十分显著的变化,即台湾未来的政治走向,不再仅仅是朝向统独或维持现状的意向选择,而是绝大程度地被九二共识包裹。当九二共识成为维持现状论的担保品,其扩大「守备范围」的结果,在光谱上便是涵盖朝向统一与维持现状,于是当此论述确认成形之后,九二共识以外的光谱区域,便仅剩独立一条路。这是大陆展现高明的方式,尽管未曾明言否认九二共识的论述等于台独论述,然而一旦维持现状论必须搭配九二共识方能服用时,其所营造的政治效果便是「非九二共识即独论」的暗喻。
蔡英文的隐忧
另一方面,以历史经验来看,当大陆施压台湾时,台湾内部的独派声量就有发酵空间,这样的政治惯性便给大陆找到一个对台使力的正当机会。届时不论蔡英文如何自认存有善意,只要大陆方面依旧坚持须承认九二共识时,台湾内部独派的反弹自然与日俱增,一旦独派声势嚣张,蔡英文极力维持的冷和路线即告破功,这自然给大陆足够的理据出面压制台独。因此,当台独的分贝越高,在反独即是政治正当的认识下,大陆对台可以操作的空间便相应扩大,届时,蔡英文如果不向统一靠拢,就会自动滑入台独。
这是大陆打的政治算盘,坚持九二共识到底,除了趁机扩大、包裹维持现状的空间,稳赚之余,还有诱发台独出瓮的可能。一旦蔡英文无法有效压制党内台独势力,那么大陆便顺理成章取得对台工作的新说法,可谓一举二得,实有高明与细致之处。
蔡英文显然感受到威胁,而且认知到这个威胁并不来自大陆,而在于党内独派。蔡英文了解,一旦党内独派声势受到大陆刺激而高涨,她自恃铺陈得当的种种善意都将付诸流水而且难以善后。于此,如何在增进对大陆善意的同时,化解大陆对台潜藏的谋划,蔡英文显然还需要更多的思虑与放胆的作为。
美国的角色所谓放胆作为,即蔡英文暧昧重述「中华民国宪法」与「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已然实质表现「一中各表」,然而大陆要的是她的口头宣示,理性至上的蔡英文还不如说出「一中」这个词,何苦迟迟实惠而口不至。
当然,蔡英文可以坚持下去,若她始终展现对北京的善意,而这样的善意基本上被台湾民意认可,同时又为美国认可时,外界看待两岸间不善意的根源,便会剑指北京。而蔡英文对外宣称台湾善意不变、维持现状承诺不变,不会屈从压力,但也不会扬起对抗关系,这一帖政治游说,即向大陆呼吁善意回应的同时,亦同步向国际表明台湾不是不顾现实、片面制造政治僵局的一方,以此借力使力,让两岸关系麻烦制造者的角色导向大陆。
这是蔡英文明了政治现实后所下的判断,从广义上认知两岸关系,涉及的除了两岸双方,还包括国际社会,特别是美国的态度。而放眼过去,台湾无论哪个政党执政,对两岸关系的关注始终不脱离「台湾人民支持、美国接受、中国忍受」三大要件,缺少一块即失衡,多了一块便稳固。这样的基调应是北京推动对台工作、强势要求台湾非承认九二共识不可的根本,否则使力反被借力,反促成原本无暇顾及太平洋彼岸的美国,转趋同情台湾,这非利于北京的战略选择。
简言之,蔡英文在与北京对弈的方式,不脱离传统地缘政治惯有「两大之间难为小」的策略,但在战略选择上,蔡英文应当了解采取「一面倒」的作为并不有利台湾博取更多筹码,反倒会让台湾权益与对外伸展性被锁死,最终沦为强权的棋子。所以对蔡英文而言,最佳的战略坐标应是将台湾置于一个存在摇摆空间、能够适度摆荡在两强所需位置,以「避险」(hedging)为指导策略的双边押注为佳,这才是最有利台湾的生存思维。放眼南韩、越南夹在美中之间的弹性作为,都足以为台湾借镜。
一中可为两岸善意认知的交集
于是,我们看到两岸近来在是否承认九二共识的讨价还价中,都逐步垫高彼此的冲突成本,也逐步让自己的政治风险升高了,两受其害。
对大陆而言,坚持民进党要承认九二共识,除有利扩大九二共识的应用外,也暗地布下吸引独派嚣张的饵,以提供未来策动对台工作新说法的机会,但缺乏弹性的结果,也提供机会让台湾借此向美国求援,让大陆陷入承担挑起麻烦的责任。
绝口不提九二共识的蔡英文在善意包装下,或许对外能够争取国际同情,但内部压力仍无法闪躲。蔡英文须明了,一直回避九二共识,两岸矛盾与党内反弹都将与日俱增,最终她再无奈,也将步入大陆设计好的「诱独」陷阱中,如此对蔡英文和民共两党都没有好处。
是以,两岸基于诸多分歧,政治僵局一定会有,但不该持续。解套在于沟通,且沟通必须以善意、有效作为基础。如果我们真心期待民共实质交往,那么如何让蔡英文言下的中华民国宪法架构与大陆坚持的九二共识成功对接,便是考验民共智慧。事实上,九二共识的核心内涵就是「一中」,至于是哪个「一中」,存在模糊空间是可被接受的,从国民党的经验表明,至少尚可用「各表」来补述。
回归政治现实面,重提中华民国宪法与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的论述,可谓蔡英文自认其善意已达最大值,同时也是大陆认定蔡英文两岸论述具有善意的最下限,再低就不堪称作善意。在民共之间尚未发展出创造性的新论述前,民进党再无奈也只能被动地被框限在九二共识的阴影下与大陆互动。
若欲解决两岸僵局,民共双方在认识上,都不应再将九二共识视为铁板一块。现阶段要民进党去承认九二共识的政治难度,几乎等同要北京接受民进党否认九二共识一般。民进党在中华民国宪法与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的屋顶下,不否认九二共识的立场,尚存一丝「政治美感」;但对北京而言,民进党虽然踩在一条九二边界之内,但仍未正面承认九二共识,尚不能轻言过关。
蔡英文重提中华民国宪法与两岸人民关系条例,正因留存一丝不否认九二共识的「一中」气味,也是民进党中央在历来光谱上相对接近大陆主张边界的立场,才让大陆虽不满意、时有警告,但并未真正撕破脸。殷鉴不远的是当年曾一度主张「九二精神」的陈水扁,在两岸沟通不良后扬长直奔「一边一国」论述,造成两岸关系极度恶化,这应是目前大陆所忌惮,亦是蔡英文应竭力避免的覆辙。
两岸目前缺乏认知善意,蔡英文若有心暖化两岸关系,不如明言中华民国宪法与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的本质便是「一中」,这既符合宪政说法,也不致陷入「共识」争议。当然,此论述未必是民共最满意的解答,但政治的要义就在于妥协,若两岸能借此打破政治僵局,又何尝不是一种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