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TW/新能源汽车竞逐 华为是否参一脚

文/安震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飞速发展,汽车智慧化的滚滚浪潮下,不论是上汽集团、比亚迪这样的中国传统车厂,还是蔚来、小鹏这样的新入局玩家,甚至是阿里巴巴、百度这样的网路企业,都希望从中分一杯羹。而在与产业链相关的所有企业中,华为所处的位置最为玄妙:一边是并未放松的美国晶片制裁,一边是手机出货量的下滑,无论如何,华为都需要一个新的业务突破口。

尽管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已经三令五申说过「不造车」,但无论是新能源汽车还是传统汽车的智慧化,资通讯技术(ICT)都是核心,而这正是华为擅长的领域。看上去,华为距离造车仅仅一步之遥,那么,它会迈出这关键一步吗?

华为不造车的悬念

关于华为会不会造车,尽管公司始终否认,但业界似乎始终不相信这一说法。最早在2014年,华为就在其著名的「2012实验室」内设立车联网实验室。2015年,就在外界猜测不断时,华为副董事长郭平就曾在论坛上否认公司有进入汽车制造业的计划

2019年1月,任正非公开表示:「华为是有发展边界的,只做车联网模块,永远不会造汽车。」2019年5月,华为正式成立智慧汽车解决方案业务单位,与四大事业群平级,同时声称不造车。

2020年11月,华为造车的消息不胫而走,一份流出的内部文件显示华为智慧汽车解决方案业务单位业务管辖关系正式从ICT业务调整消费者业务,从企业端(To B)调整到用户端(To C),让市场浮想联翩:华为汽车要来了?

2020年11月25日,华为心声社区网站刊发华为董事常委会决议,其中明确:华为不造整车,但要聚焦ICT技术,帮助企业造好车,成为智慧联网汽车的新增零件提供商

值得注意的是,这份公司文件特意强调:「以后谁再建言造车,干扰公司,可调离职位,另外寻找职位。」

这句话让熟悉华为历史的人有似曾相识的感觉。1997年中国资讯产业部主动希望华为做手机,任正非一口回绝;日本公司将完整的「小灵通」技术方案摆在任正非面前时,任正非没有动摇;甚至2002年时任华为运营商解决方案部副部长的张利华在一次任正非出席的研讨会上建议「尽快立项手机业务」时,被任正非拍着桌子大骂:「华为公司不做手机这个事,已早有定论,谁又在胡说八道!谁再胡说,谁下岗!」可就在这样的决绝之下,华为终端公司还是在2003年11月成立了,华为进军手机市场成为既定事实。

今年2月初,有媒体报导,华为与北京汽车新能源合作的「华为版」车型将于4月发布,并在年末上市。华为负责其中的软体系统、ICT技术和云端运算等研发工作。这与华为此前的宣示相同。事实上,截止目前,已经有超过30家车企和华为达成合作意向,包括奇瑞、江淮、沃尔沃、广汽等中国主流汽车厂商。

出售荣耀」以求生

事实上,华为从中美贸易战一开始就处在风暴的中心。美国的制裁对华为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2020年5月,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就在华为分析师大会开场演讲中说道:「过去一年对于华为来说是非常艰难的一年。禁令给我们的经营和风险管理带来巨大压力,但好消息是我们还活着,并且研发、库存都大幅增加」、「求生存是华为现在的主题词」。

国际数据资讯公司(IDC)报告显示,2020年第四季中国智慧手机市场出货量约8,640万台,较2019年同期微增0.3%。虽然华为上季出货约2,170万台手机仍位列各品牌之首,但比上年同期大减34.5%,是五大手机品牌中唯一出现倒退的。

2020年全年华为出货1.249亿台手机,位列榜首,但年减11.1%。华为在中国的假想对手苹果,出货量则达3,610万台,年增10.1%,市占率由上年的8.9%提升至11.1%。

据华为公告显示,2020年前三季销售收入,较去年同期降9.9%,也比上半年的13.1%下滑,净利润率为8.0%。巨大的不确定性和技术封锁导致的供应链压力,似乎可以解释华为什么选择出售旗下「荣耀」品牌。

2020年11月,华为将荣耀业务资产整体出售给了广东省深圳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全资控股的公司。并声明交易发生后,华为不占有任何股份,也不参与经营管理与决策。

对于华为来说,公司的收入和成长引擎已经逐渐从营运商业务转移至消费者业务。从2020年半年报的数据来看,华为消费者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成长16%,且占据华为整体业务收入的55%以上。

市场普遍认为,华为此举是不得已而为之,而直接推动荣耀被拆分的原因,是为了规避美国制裁带来的晶片问题。华为被美国持续打压以来,荣耀的供应商、生产工厂、行销管道和分销商都面临困难。这种情况下,华为出售荣耀,是在保护荣耀业务和上下游产业链,也保护员工。

目前华为麒麟9000芯片的备货量仅有1,000万片,只能勉强支撑半年使用,所以,接下来半年时间,如果解决不了晶片问题的话,华为的高阶手机业务可能真的会被迫暂停。当前,其晶片储备不足以支撑两个品牌的旗舰机型出货。

2021年1月底,英国媒体报导,由于晶片供应不足,华为正在考虑出售整个手机业务,方式与荣耀基本类似。对此,华为当天回应称,公司完全没有出售手机业务的计划。任正非坦言,美国的制裁使华为的全球化战略不能完全实现。华为面临的危机可见一斑。

「做车」不「造车」

可以说,华为反复强调不造车,做汽车厂家的「新增零件供应商」,明显是把汽车业务作为手机业务的「保险」。

而就造车本身而言,在车用软体业态上,基于鸿蒙系统和应用架构,和现有手机业务并无不同;硬体层面,华为透过其在零组件方面的成本优势,可以切入硬体供应链。其中,华为在5G设备、射频领域、电动领域等的技术积累,使其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从目前华为参与造车的姿态来看,走的是合作开发路线,主要是因为华为的汽车业务起步较晚,还需要技术积累和供应链磨合,另外,公司也担心直接投资造车易引来美国制裁。但公司决议确实提到「以后谁再建言造车」,这说明公司高层对于是否下场造车有过讨论和分歧,市场传言并不是完全毫无根据。而且大家也都明白,公司的决议是有期限的,华为作为最优秀的陆企,长期战略不可能一成不变的。

不可否认,汽车工业是工业生产的明珠,需要极高的资本投入,完备的供应链和极强的生产流程管理能力。但无论是新能源汽车还是传统汽车的智慧化,ICT都是核心技术,既然华为掌握了核心技术,造车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如今特斯拉(Tesla)的破坏性创新,已将汽车业的传统格局冲得七零八落了,何况早在2019年10月的一次媒体沟通会上,有媒体提问华为造车进行到了哪一步时,副董事长徐直军给出答案:「特斯拉现在能做到的,我们都能做到。」而随着苹果和百度的入场,汽车业的变革速度势必会大大加快。

出售荣耀后,华为手握400亿美元,造不造车,任正非真的会像决议中写的那样,三年后再议?还是重演一边矢口否认,一边悄然入局手机业务的故事?且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