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遏华徒劳无功后,美国决定“玩把大的”
(原标题:俄媒:遏华徒劳无功后,美国决定“玩把大的”)
俄罗斯《消息报》网站9月25日发表题为《稀土对抗》的文章,作者是俄罗斯科学院中国与现代亚洲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叶卡捷琳娜·扎克利亚兹明斯卡娅。全文摘编如下:
美国正在拼凑联盟,以削弱中国在稀土元素开采方面的主导地位。现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正联手支持开采重要矿物的项目——它们是发展高科技产业不可或缺的。
对17种稀土元素的争夺正在展开,如果没有它们,现代高科技产业将无法想象。世界上许多国家都认为稀土元素的重要性不亚于石油,因此这个战场的较量是争夺世界领导地位的新对抗。
中国仍然是稀土元素开采量和储备量最大的国家。它的优势还在于,所有17种稀土元素在其境内都有开采。有人开玩笑说:“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
但华盛顿试图限制“不喜欢”和“不听话”的国家发展。中国发展5G网络的胜利招来了美国的严厉遏制政策,一系列制裁措施出台。
在看到这些努力徒劳无功之后,华盛顿决定“玩把大的”,动摇中国的根基——“世界工厂”的地位。电子产品是中国的重要出口商品,而生产电子产品要用到先进的微电子组件。
2020年1月30日,轮式装载机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芒廷山口材料公司的稀土矿工作(资料图/路透社)
微电子业是中国依赖进口的行业之一,这也成为美国的打击对象。美国控制对中国的半导体和芯片供应,并承诺向伙伴国(日本、韩国、荷兰)提供一揽子优惠,以换取它们放弃中国市场。
然而,“半导体联盟”并未造成预期的经济损失。中国人开发出可以接受的本地同类产品。民族自豪感增强让中国人纷纷转向采用国产芯片的本地制造商。
2023年8月,北京限制了镓和锗的出口。中国不再沉默。
近年来,窃取中国稀土元素市场信息的尝试越来越多,把中国赶出本国市场的愿望也越来越急迫,比如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但主要的争夺围绕蒙古国展开,在发现新矿藏后,这个国家在稀土元素的储量和产量方面可能超过中国。
不仅是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印度和美国也担心在这个市场上过度依赖中国。在它们看来,蒙古国是一个安全的替代选择。
华盛顿试图让所有想减少对中国依赖的国家结成新的“稀土联盟”。早在2021年,美国就打算发展这些战略元素的独立供应链(当然是独立于中国)。意识到来自中国的“稀土威胁”后,美国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决定恢复本国境内的稀土开采。
“结盟”与美国限制微电子组件供应的目的一样——重构世界经济,拓展绕开中国的价值链,孤立这个国家。根据华盛顿的远期设想,它似乎打算先从经济上削弱中国,再发动决定性打击,让北京“俯首帖耳”。
但这种剧本已经不可能上演。华盛顿应该学会公平竞争,而不是试图背刺对手。这样的联盟只能说明它黔驴技穷。孤立中国的企图只会让美国“不喜欢”的国家团结起来。对美国政策感到不满的国家越多,金砖国家倡导的理念看起来就越有吸引力。
延伸阅读
石墨产业,美国“放中国一马”?没那么简单
说起汽车动力电池,人们很容易想到锂、钴、镍等金属材料的重要性,而作为电池负极材料的石墨,因为太过常见而容易被忽视。但是近期美国对中国动力电池等产品加征关税时,却偏偏放了石墨一马,让人重新意识到全球对中国石墨产业的依赖。
尽管中国长期是全球最大的石墨生产国,以低价为国外提供原材料,可是在高端石墨领域却一度被国外卡脖子。产业集中度低、科研实力薄弱是中国石墨产业的痛点。
转折点来自中国3C电子、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的大发展,终端产品市场的爆发让国内电池企业实力壮大,有了更多资本来进军上游产业整合研发,中国在高端石墨领域终于开始迎头赶上。
关税风暴中的“例外”
2024年9月27日,美国对华加征的301关税正式生效。美国政府此前发表声明,对大多数中国商品的关税,包括对电动车的100%关税、对太阳能电池加征的50%关税,对钢铁、铝、电动汽车电池和关键矿物加征的25%关税等,都将即日起正式生效。
但在这些商品中,却有个关键的“例外”,被美国政府给“豁免”了,这个商品就是石墨。
美国对中国石墨加征的25%关税,将被推迟至2026年才开始生效
按照美国政府的说法,对中国石墨加征的25%关税,将被推迟至2026年才开始生效。这一决定表明,无论是美国政府还是相关行业,都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进行调整和游说。
事实上,美国政府在此之前已经应各行业要求,多次推迟了对中国石墨加征关税的日期。这反映出,美国政府在短期内,并没有做好与中国石墨供应链完全脱钩的准备,显然是意识到,想要在中国之外重新建立一个可靠的石墨供应链,将会是一项复杂且成本高昂的任务,依赖中国进口的高品质石墨产品,已经成为了美国相关行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可或缺的“黑金”
石墨,是我国少数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矿产之一,也是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资源,是发展新型材料不可或缺的上游产业链组成部分。然而,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在深加工技术方面的水平不足,我国在高端石墨材料领域面临着关键技术“卡脖子”的问题,市场对高品质石墨材料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不得不每年投入大量外汇,从国外引进价格昂贵的高端石墨制品,以支持先进制造业的发展需求。
多年以前,马斯克曾在采访中说:“我们的电池应该被称为镍-石墨电池,因为阴极主要是镍,而阳极主要是石墨,里头只有一点锂,就像沙拉上的盐一样。”
石墨有着“黑金”的美誉,作为碳的同素异形体,凭借其独特的原子排列,展现出了优异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诸如耐高温、润滑、可塑,以及良好的导电和导热性能。许多人初次接触石墨,可能还是在小学用铅笔写字的时候,但如今,石墨的应用范围,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的书写工具。
锂电池阳极的绝大部分(95%)由石墨构成。小到手机、笔记本电脑,大到新能源汽车与电网储能系统,石墨都是不可或缺的材料。每一千瓦时(kWh)的电池能容量,大约需要消耗1公斤的石墨。据此推算,一辆标准的电动汽车大约需要50至100公斤的石墨,这一数量几乎是所需锂元素的两倍,且占据了电池总质量近三分之一的比例。
不止是锂电池,石墨也在核能产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常被用作中子减速剂和反射材料,得益于其优秀的中子慢化性能,成为了核反应堆设计中的重要组件。
而在钢铁行业,石墨被广泛用作电弧炉(Electric Arc Furnace, EAF)的电极,电流通过石墨电极形成热弧将废钢熔化。弧区的温度通常超过3000摄氏度,接近太阳表面温度的一半,石墨是唯一能够在如此极端的高温中依然保持稳定的商用材料。相较于传统的高炉-转炉炼钢(Blast Furnace- Basic Oxygen Furnace, BF-BOF)流程,电炉炼钢的碳排放降低了约75%,吨钢能耗降低了50%以上。
在全球减碳压力不断加剧,汽车产业逐步向新能源方向转型的大背景下,石墨的战略价值日益凸显,得到了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
2011年,欧盟首次将石墨列为14种关键的原材料之一(Critical Raw Materials for the EU )。随后,日本在2012年由经济产业省公布的“资源确保战略”中,亦将石墨认定为30种重要矿物之一,并且规定人造石墨作为出口管制物品,须获得政府许可方能销往海外。2016年,印度科技部下属的能源、环境与水资源委员会(CEEW)发表了《印度制造业关键非燃料矿产资源》(Critical Non-Fuel Mineral Resources for India’s Manufacturing Sector)报告,明确指出石墨是该国制造业所需的12种关键非燃料矿产之一。两年后的2018年,依据美国总统签发的行政命令,美国内政部公布了首份《关键矿物清单》,其中石墨被列为对美国经济与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的矿物之一。进入2021年,随着拜登政府就任,其发布的《供应链审查》报告进一步确认了石墨作为电池阳极材料在电动汽车和清洁能源转型中的核心作用。
国际能源署(IEA)的预测显示,到2040年,全球对石墨资源的需求量有望达到1602.3万吨,这一数字将是2021年需求水平的四倍之多。随着全球经济向低碳化和电气化转变,石墨作为基础材料的重要性和需求量正在急剧上升。
国际能源署(IEA)对石墨需求的预测
经历“稀土之痛”
然而,全球石墨资源的分布,却呈现出了显著的不均衡性。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2022年的统计数据,全球天然石墨的总储量估计约为3.3亿吨,这些资源主要集中于土耳其、巴西与中国等国家。具体而言,中国的天然石墨储量约为5200万吨,占全球总储量的15.8%,位列世界第三,仅次于土耳其和巴西。
尽管中国并不是全球石墨储量最高的国家,但它却是当前世界上最大的石墨生产国与出口国。2022年的数据显示,中国的石墨产量达到了85万吨,占据了全球总产量的65.6%。
世界石墨产量(2022)
但这种“主导地位”却并不完全是积极的。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石墨供应国,中国承担着巨大的环保与开采压力。中国虽然生产了世界上绝大多数的石墨产品,但大部分都是初级产品,处在价值链的中低端,附加值很低。
石墨的应用价值,与其纯度密切相关,一般来说,纯度越高,其导电性能、化学稳定性和热传导效率就越好。普通石墨产品的纯度通常介于90%到99%之间,然而随着技术进步,这类纯度的产品已难以满足现代工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的需求。如在电动汽车中,只有纯度大于99.95%的石墨,才能被用作动力电池的阳极材料,因这种高纯度石墨具有出色的导电性和化学稳定性,可以大幅提高电池的效能和使用寿命。再往上,用于合成人造金刚石的天然石墨原料要求其纯度为99.999%以上;而用于合成第三代半导体SiC晶圆的石墨粉的纯度要求更是高达99.9995%以上。
在光伏、半导体、锂电池及核电等行业,对于高纯度、高密度、高强度的特种石墨(即“三高石墨”)的需求正逐渐增加。特种石墨的纯度通常超过99.99%,适用于对材料性能有严格要求的应用场景。
然而长期以来,国产石墨的纯度只能达到99.95%,而对于纯度达到99.99%及以上的高纯石墨,则完全依赖进口。这种情况不仅限制了中国在高端石墨产业领域的发展,也增加了相关行业的成本。2012年,中国进口的人造石墨数量创下了历史新高,达到了42,857吨,比前一年大幅增长了28%,这一现象引起了业内外人士的高度关注。
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呼吁保护我国珍贵的石墨资源,并在尖端领域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
2016年,民进中央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交了第0671号提案,呼吁政府尽快规范石墨产业发展,并加强战略性资源储备。提案指出,我国石墨产业长期以来面临“低端产品产能过剩”和“市场供过于求”的问题,导致宝贵的石墨资源以低廉的价格大量流向海外市场。
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在追求出口创汇的大潮中,石墨行业经历了所谓的“黑色风暴”。当时,中国石墨行业以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为代价,占据了世界大部分市场份额。然而,由于行业内部的恶性竞争,石墨资源的价格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且开采技术几乎没有进步。尽管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石墨出口国,但在高端石墨深加工技术方面缺乏核心竞争力。
由于特种石墨在核能及军工领域的重要性,掌握先进深加工技术的国家往往采取“以购代采”的策略,即选择从国外进口,而非开发本国资源,并对相关技术实施严格的保密措施,限制其出口。
例如,日本作为中国最大的石墨市场之一,进口的石墨占中国总出口量的32.6%,并且将部分进口的石墨矿石存储于海底,以备不时之需。韩国则封存了本国的石墨矿山,不予开采,并利用中国产品的低价优势大量进口。美国虽然拥有丰富的石墨资源,但选择不进行开采,每年从中国进口的石墨量约占中国总出口量的10.5%,同时对本国的石墨资源进行立法保护,以确保其长期的战略安全。
此外,中国石墨产业还面临着严重的“低出高进”问题。以德国西格里(SGL Carbon)、法国卡朋罗兰(Carbone Lorraine / Mersen)、日本东洋炭素(Toyo Tanso)、瑞士特密高(TIMCAL / Imerys Graphite & Carbon)为代表的国际大型企业长期控制着全球高端石墨产品的供应。中国以极低的价格出口原始石墨资源,而这些资源在国外经过加工和提纯后,再以极高的价格进口回国,价格翻了数十倍,甚至更多。民进中央在第0671号提案中提到,2011年,中国天然石墨的平均价格约为4000元/吨,而进口的高纯石墨(纯度99.99%以上)的价格则超过20万元/吨,价格相差近50倍。
在2021年的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车株机党委书记、董事长周清和提出了《关于推动石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他指出,中国石墨产业存在着低端产品过剩、资源低价外流的现象,而高技术产品却需要高价进口,让人联想到当年的“稀土之痛”。
人大代表周清受访(视频截图)
受到下游光伏、半导体、新能源电池、核电等领域快速发展的影响,中国特种石墨长期处于供给不足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