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的「人民战争」

(新华社)

俄罗斯宣布使用强大的超音速导弹催毁乌克兰的地下军事设施,一个疑问是,既然有如此厉害的超级武器,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又公开表示每天在基辅总统府上班,身边都是决策团队,甚至大白天站在外头录制讲话,目标如此显著,俄罗斯为何不进行「斩首」一劳永逸呢?

军事专家常用俄罗斯在车臣和叙利亚的军事行动,甚至美国入侵伊拉克战争作比较,其实并不准确。最大的差别是,俄罗斯总统普丁用感性的口吻描述鸟克兰人和俄罗斯人是同一民族,他发动战争的目的并非要「收复乌克兰」,而是要求乌克兰「中立化」、「去军事化」、「去纳粹化」、「承认乌东两个共和国独立」、「承认俄罗斯拥有克里米亚主权」。这些战略目标实际上限制了俄罗斯军事行动的强度和范围。不似俄罗斯在车臣和叙利亚,先将叛军据守的城市轰炸成废墟,随后部队才进去收拾残局。

问题是,俄罗斯视乌克兰形同国土,基辅如精神原乡,怎可能用这种方式来打乌克兰?此时,基辅市中心基本上毫发无损,主要政府机关都在富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老建筑物内,毁灭它们等于是毁掉俄罗斯文化,自然不是俄罗斯能做的。因此,到了最后,俄罗斯打的是有限战争,目的只是迫使对方在政治上屈服而己。

然而,快速实现此目标的计划显然失败了,泽伦斯基发动全民抗敌,进行小股兵力的城乡游击战。俄军庞大、笨重的坦克车队遭到机动性高的乌克兰游击兵以反坦克飞弹突袭,损失惨重。由于无法先行对乌克兰的工业生产设施、铁公路和政府部门进行战略性大轰炸,俄军与乌克兰「人民战争」的短兵相接,必然十分不利,实战中已充分证明这点。

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只能拉长战事,采用消耗战术。俄军大部队开始与乌军保持一定距离,先用导弹攻击城市大楼公寓,断水断电断粮,目的是把一般百姓逼出城,如此更能把乌克兰的军人和百姓隔开。乌克兰军队也必须腾出力量和资源来照顾本国人民。毕竟他们的家人也在其中,心理上必受冲击,行动力和战斗力也会减弱。

俄军就用这种方式跟乌军一点一点耗,等到乌军被耗得差不多后,再发动总攻击,占领城市,然后再以同样的方式逐一占领更大的城市,直到最后的胜利。

外界常评说目前俄乌「战情胶着」,其实并不准确。「胶着」是指双方前后拉锯,但现在并非如此,乌克兰城市遭到日益猛烈的轰炸,人民加快逃亡的脚步,俄军则隐步缩小包围圈。

泽伦斯基利用「人民」来使俄军草木皆兵,普丁也利用「人民」来加重乌军的负担。西方媒体则着重报导乌克兰人民的悲惨处境,凸显了俄罗斯的残暴不仁,但是所有事情都有两面,西方赞美乌克兰英勇抗敌的同时又拒绝出兵,甚至连攻击性武器也不提供,如此与鼓励别人送死又有何异?

乌克兰在绝望之中城乡被逐一攻陷,不仅让俄罗斯留下恶劣的形象,也充分显示西方「民主人权」的安全承诺何其虚伪和空洞,一方面鼓励乌克兰人赴汤蹈火,另一方面自己又绝不惹火上身。总之,俄乌正在进行一场「人民战争」,最后的输家一定是被各方当成垫底的人民。